民建安徽省委2011年社情民意第21期关于促进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建议(铜陵包亚菲)

点击量:6270 发布时间:2011-08-08 16:18:55

民建会员、民建铜陵市委委员、铜陵市环境保护局包亚菲反映: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近年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世界复杂格局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营收入大幅回落。分析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纺织服装行业历年来走的是成本低、价格廉的发展方向。其中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纺织服装企业的优势之一。随着社会保障的发展完善,劳动环境的改善,企业在职工福利待遇上不断加大投资,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我国,外贸订单不断流向东南亚国家。2、人民币升值,汇率损失加大。目前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使得企业两头受难,造成利润空间缩水。纺织服装行业由于出口依存度大,平均利润率低等因素,是受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取消配额仅仅是取消了外贸产品在数量上的限制,并不表示纺织品服装外贸真正畅通无阻。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外,“绿色壁垒”也成为发达国家的有力武器,例如欧洲市场要求进口商品附有“生态标签”、德国要求中国外贸的纺织品不能含有108种偶氮染料等非关税壁垒。4、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明显的差距。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5、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目前行业设备大部分属于八、九十年代水平,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近年来新组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研发力量不足,市场适应性差,企业竞争力明显不够。6、人才缺乏。人才一直是制约纺织服装行业的瓶颈因素之一。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懂专业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科技人才、生产技能强的操作人才均存在严重不足。

为促进纺织服装行业更好发展,建议:

1、企业自身要加大努力。(1)、企业要积极开创自己的品牌,实行“两条腿”走路。企业要积极开创自己的品牌,对独具特色的毛纺、麻纺、棉纺、化纤产品分类进行进行深加工,开发毛纺、麻纺、棉纺、化纤各类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把生产贴牌和创品牌同时进行,实行“两条腿”走路,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在生产环节上,通过贴牌生产,可以学习国际服装名牌企业的一套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寻求生产技术上的突破,提高员工缝纫操作技能确保产品质量。在营销环节上,可以利用国际名牌贴牌服装专卖店租用少数柜台,推销自己生产的品牌,当产品质量、花色、品种、款式等差不多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产品就更容易被广大顾客认可和接受,时间长了,企业品牌就能慢慢立足销售市场。(2)、统筹国际国内市场,挖掘潜力客户。纺织服装行业在为出口创汇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积极参加服装服饰博览会,凸显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策略,最大限度挖掘潜在客户。

2、政府应加大对纺织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专项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传统产业的设备更新给予重点关注,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专用设备作为技术创新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纺织服装产业从规模扩张走上价值扩张道路,积极组织企业申办国际通用的BSCI和WRAP两大认证体系,政府对完成BSCI和WRAP两大体系认证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银行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享受优先权和优惠权,只有通过认证后,才能被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两大体系成员国认可和接受。银行应在信贷业务上给予纺织服装业大力支持,能使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共度难关。政府要减轻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规费负担,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收缴规费等问题上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税后利润返还,一企一策,给予扶持,对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要求允许企业分年度实施,逐步达标和企业协商取得一致,减少依赖税务部门硬性收缴的做法,激励企业在市场复杂的情况下、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为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咨询服务。行业协会要积极研究最新政策,当好企业参谋。提供信息互通平台,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控制员工频繁跳槽。避免行业恶性低价竞争,抱团取暖,渡过“寒冬”。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