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安徽省委2011年社情民意第8期驾校培训不宜“应试化”,而应重视实际应用(安徽中医学院 王雪松)

点击量:7663 发布时间:2011-03-03 09:39:31

驾校培训应重视实际应用

 

民建会员、安徽省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副教授、省政协委员王雪松反映:驾驶员素质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重要一个因素。由于近几年我国私家车数量增长很快,大量驾校应试教育培养出的“新手”已逐渐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肇事者。据统计,由于非职业驾驶人员肇事所占事故总数的比例已达到35.6%,而且这个比例还有继续上升的趋 势。机动车驾驶员和新车新手的增多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保证机动车驾驶员的技术水平。

对全国驾校的调查令人吃惊:有些驾校不开设交通法律培训课,学员只是拿到教材和一本题库,根据题库自己学习;某些驾校的法培课可以代上。甚至不用上交钱就行,一些考点门口有“黄牛”专门帮忙做这些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C1C2C1指小型汽车,C2指小型自动汽车)类驾驶者(驾照),在考试前需要接受31小时的理论课程培训和55小时的实际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学习质量、防止突击练习,大纲还规定每个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小时。据了解多数驾校的理论培训是23天,每天108小时(83018308301630),无论是220小时,还是324小时,都是少于大纲规定的31小时,而且每天的课程量也都超出了规定的“不得超过6小时”如此短时间如何学完法定的培训理论课?与法培课相比,多数驾校的实际操作培训同样存在课时缩水问题,没有能达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55小时。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驾校的一次通过率都在80%以上,有点甚至高达90%以上。但高通过率并不等于高培训水平,相反,许多人在快速拿到驾照后都不能直接开车上路。

针对目前驾校的培训现状,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驾校培训片面强调“应试化”,而非重视实际应用。建议:

1、改革培训制度,防止由于部门间利益关系,教车和考证之间脱节现象发生,杜绝双方在各自的圈子内形成“垄断”。可以建立“毕业学员一年交通肇事对其培训机构进行追究”等制度,来解决培训质量、考试把关草率等问题。

2、提高认识,规范服务。驾驶培训是相对比较特殊的服务行业。驾校不是纯粹的盈利机构,它与学员之间不是纯粹的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从法律角度来说,驾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存在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作为驾校,应该创造出规范的驾驶培训环境,让学员可以在驾校学到真正的驾驶技术。

3、提高教练素质。驾校的教学质量是这所有一切努力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意味着要同时提高驾校教练的质量。驾校的各个部门应该把创建诚信驾校作为自觉行动,严格按照文明公约、行业规范约束自己,加强自律与他律,根除教员的“吃、拿、卡、要”现象,实行学员学后对教练满意度进行考评的制度。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