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点击量:6049 发布时间:2011-02-11 11:35:28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从1979年开始,我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5%,特别是2005年,呈现连续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一度高达61.8%,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占到40%以上。尽管近几年,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滑,贡献率有所下降,但对GDP的贡献率依然达到36%,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作用依然十分强劲。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差距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发展步伐不快,增加值比重下降相对快速发展的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放慢。近五年来从占GDP比重的41%,下滑至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也仅仅高于河南和江西省。二是层次偏低,整体竞争力弱现代服务业中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物流等行业项目偏少,缺少龙头、品牌和集聚,传统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够高,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支撑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力不够强。目前尚没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三是发展不平衡从比重看,2009年,全省GDP中服务业占比为36.4%,有7个市超过平均水平,最高的是黄山市46%,有10个市低于全省水平,最低的市只有29%;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看,较高的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四市人均在1.21.8 万元之间,最低的市人均只有2600元。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建立由省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协调机制。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按照“一业一责”原则负责制定本行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结合完善“十二五”规划编制,加强现代服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规划、城市规划相衔接,设立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等项目建设,并作为国家引导资金的配套资金,扶持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省级重大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家信息库,推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

2、建立科学评价和标准化体系。《安徽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将服务业分为15个行业门类、47个大类、180个中类、335个小类,且小类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而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中的服务业是由七大项合并构成。现代服务业定义上的不确定性和口径上的复杂性,从而缺乏可比性、统一性、衔接性,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统计口径和标准化体系,形成科学的服务业发展标准和评价体系。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现代服务业准入制度,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对创新性、高端性、示范性强的现代服务企业,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准入环境。二是要落实税收优惠。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知识密集程度高的重点行业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向高端发展;争取国家对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提高增值税地方分成比例并在地方税收政策上以放权、扩权支持。三是保障要素供给。落实“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列入国家鼓励类的现代服务业用地要求,编制年度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尤其特别重大的项目、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是要加大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设立专门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担保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服务业领域兼并重组,培育重点服务业企业;扩大国有商业银行对现代服务业的信用额度;开辟亚行、开行、世行等用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渠道。五是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对引进的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经费、个人所得税、解决后顾之忧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各类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出台扶持地方职业院校培养服务业人才政策。

4、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建设创新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氛围。要抓住地域资源优势,深化试点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优化调整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重点扶持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芜湖市城市服务业发展试点和六安市农村服务业发展试点,以点促面,全面发展。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