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防,推进医药体制的几点建议
民建会员、安徽省滁县地区经贸局高级经济师项庆余、民建会员郑金书反映:通过调查和分析近年来,中国疾病谱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属于迅速上升的病种,而这些疾病的后果是使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同时这些疾病每年所需要的医疗费用达4000亿以上。国家在制定或修改医药卫生改革的方案中若加以细化或增添附加条款,对于以上这些疾病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改进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以及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致残性、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我们认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民,立足于防,推进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创建,妥善解决民生问题。鉴于此,提出以下观点:
1.在预防与治疗的关系上,要确立预防优先,治疗尽责的原则,把预防疾病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第一道防线,把预防疾病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那将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即使建立了迟早也难以支撑下去。现在的美国公共医疗系统负荷巨大,难以维系。我们过去困预防体系薄弱曾付出了巨大代价,如已经知道的SARS和三聚氰胺事件,让人民付出了健康与生命的代价,让国家增加了巨大的财政支出。
2.迅速建立政府独资或社会公共基金(非私营基金)投资或赞助的科学实验机构。要在杜绝食品和药品等企业商赞助和影响的状况下,强化涉及公众健康的预防科学研究,并且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应用科学的成果,服务于民生。
3.建立有效的传染疾病预防体系。城市建立以社区医院、街道诊所为一体的防控执行体系,农村建立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一体的防控执行体系,明确城市社区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为主要职能,以政府主办为主,大力培养预防医学方面的人才。除官方体系外,出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间组织(NGO)致力于社会卫生保健和监控,对于重大预防性成果给予重奖。
4.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中医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将现在已经兴起的民间保健预防图书热推广到更大范围,给予医疗保健类的图书和教育减免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扶持。在大、中、小学开设健康保健课,将健康保健教育和对人体自身的研究作为重要的教育学科。
5.所有公共体育设施一律无偿或低价位对外开放,所有学校的体育设施向本校和适龄学生免费开放,在优先满足适龄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低门槛向社会公众开放。
6.县级以上的医院必须设立健康教育科室和预防保健科室,所有就医患者必须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健康教育和保健筛查(测血压、血糖等),政府对医药卫生的投入要向预防疾病作适当的倾斜。
7.逐步建立全民健康电子档案,每年更新一次数据,40岁以上人群每半年更新一次数据,科学家等国家高级人才要建立更加细化的健康数据库,严防英年早衰早逝。
8.要把健康体检费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