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7周年。“五一口号”,这四个字虽然十分简短,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意义。它是在一个特殊时刻发出的一个伟大召唤,召唤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完成建立新中国这一伟大使命。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它犹如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光辉历程。
1945年,抗战胜利,举国欢庆。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依然坚持独裁统治。第二年,国民党军队悍然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大举进攻,对广大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视而不见,对广大人民期盼和平生活的呼声充耳不闻。民主人士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奔走呼吁停止内战。国民党反动派不但毫不听劝,反而进行严厉打压。在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击溃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发起反攻,取得节节胜利,为战略决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不断制造一系列惨案。民主党派中的一些人士从“第三条道路”中清醒过来,认识到必须与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才能迎来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应运而生。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通过了经毛泽东主席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当天,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新华广播电台同时进行了广播。
它是一个伟大的召唤,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同“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完成“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使命。“五一口号”一经发布,犹如一声惊雷炸响,在国内外引发巨大影响。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积极响应。1948年5月23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表《民主建国会总会常务理监事联席会议关于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指定章乃器、孙起孟为驻港代表,与中共驻港负责人取得联系。“五一口号”的发布,广泛凝聚起了人心,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搭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五一口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海纳江河、博揽英才的胸襟。“五一口号”提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深知,所有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才能顺利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同样如此。“五一口号”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敞开了合作的大门,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谋出路、为国家的发展献良策。这种合作精神,这种宽广胸襟,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拥有。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继续秉持这种合作精神、宽广胸襟,团结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一口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国家,没有民主将是一潭死水,发展无以为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联合政府”,本质是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这种民主理念的贯彻实施始终如一。如今,我们国家实施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主要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利益得到更好实现、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了实处。
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回顾“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我们更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自信。我们要以“五一口号”为精神指引,从“五一口号”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使命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