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因蚌埠博物馆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在我心间掀起波澜。那则招募令中,清晰地列出了三个充满吸引力的岗位:短视频制作、展陈讲解员、还有公共服务岗位。
博物馆对志愿者的要求细致且严谨。容貌上,需五官端正,以亲和之姿迎接八方来客;身心层面,要健康阳光,才能担起服务重任;语言功底更是关键,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方能准确传递信息。热爱志愿服务事业是核心,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缺一不可,这是投身公益的源动力。同时,纪律意识不能少,严格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方能保障服务的规范性。而时间上的充裕度,更是硬指标:每月至少志愿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年度累计时长不少于60小时,这意味着要为这份热爱付出持之以恒的坚守。
于我而言,博物馆恰似一座隐秘的精神花园,静谧、庄重,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历史与艺术交织的醇厚韵味。踏入其中,柔和灯光仿若历史的追光,合理空间布局营造出的温馨舒适之感,总能瞬间抚平内心的喧嚣,让我沉醉不知归路。斟酌自身条件后,我将目光投向了公共服务岗。这个岗位涵盖展厅咨询导览,以微笑为钥匙,开启观众的求知之门;秩序维护,是展厅里的隐形守护者,确保参观有条不紊;问卷调查,为博物馆与观众架起沟通桥梁;社教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则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让知识的火种在人群中蔓延。
蚌埠博物馆给予志愿者的福利,同样令人心动不已。服务时长累积,化作购买文创体验中心商品的优惠券,让我们能将喜爱的文化印记带回家;专业书籍免费借阅,是知识的慷慨馈赠,助我们在历史的深海里畅游;优先参与馆内专家讲座、宣教活动,仿若置身文化盛宴的VIP席,与前沿知识、精妙见解亲密接触;达到最低服务时长,那一枚社会实践章,是汗水与付出的见证,承载着满满的成就感;还有免费打卡所有文创印章,约55枚精致印记,宛如文化宝藏,每一次盖下都是与蚌埠历史的温柔触碰。
心动不如行动,我依着公众号指引,精心下载报名表,逐字斟酌、认真填写。爱好一栏,我郑重写下书法与绘画,那是我对艺术热爱的注脚,亦是能为志愿服务添彩的潜在力量。春节的烟火尚未散尽,我便盼来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面试通知。怀揣着些许紧张与满心期待,我顺利通过面试。紧接着,是两个半天干货满满的培训,还有资深播音专家与主持人员带来的两场讲座——《讲解业务提升系列培训》之讲解员语言技巧提升与礼仪文化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专家们倾囊相授,从发声的抑扬顿挫到仪态的优雅端庄,每一个细节都雕琢着我们的服务品质,让我受益匪浅。
如今,如愿以偿成为蚌埠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不仅是为业余生活绘上绚丽色彩,更是于社会的广袤天地中,寻得一方发光发热的舞台,以微小却坚定的力量,为文化传承、公众服务添砖加瓦。我深知,这一路将与知识为伴、与奉献同行,在博物馆的每一刻,都将汇聚成人生中熠熠生辉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