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点击量:8231 发布时间:2010-10-26 09:03:15

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有众多现实和理论问题都涉及价值观的取向,因此认知价值观的本质与功能,特别是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价值意识到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从价值意识而来,价值意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非理性层次的价值意识,主要表现为人的情感、欲望、意志等。二是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人们在非理性层次价值意识的基础上形成,通常是具体的、内容有特定针对性的价值思想和价值观念。三是作为价值观的价值意识。

价值观相比较于其他层次的价值意识,第一,价值观是关于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重大和根本性问题的价值意识。如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审美观和婚姻观等。

第二,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抽象层次最高,具普遍性、概括性和社会性。当人们在见到损人利己现象时所表现出的厌恶、嫌弃、蔑视等情感属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它是现象初始层面上的态度反映,是个性化的价值意识。而当人们进一步发出“损人利己不道德”的评论时,则是理性的价值意识。

第三,价值观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价值观念体系。非理性价值意识的形成具有自发、本能、偶然和不自觉性等特点。理性的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则渗透了思维的提炼与概括,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自觉和必然等特点。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们长期的实践体验为基础,由理论家经过加工整理和理论论证完成,通常表现为系统化、理论化和体系化。

第四,价值观有普遍的原则性、方法论和意识形态性。当人们一旦牢固地树立起某种价值观,就会对某一社会生活和实践领域内的具体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的价值意识发生制约、改变和更新等作用。价值观带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性,并且任何社会的人们所持有的主导价值观都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所以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价值观的检验标准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样,其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价值观对实践的作用在于:其一,作为人们对实践的总目标、方向的认识和把握。其二,价值观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引导人们持续地为某个社会生活实践所提出的根本、重大问题而进行不懈努力。其三,价值观通常渗透在文化之中,对以民众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凝聚力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形成的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以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形态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及其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涵盖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主要领域及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普遍性和主导性意义,是群众实践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条件下,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主导价值观体系,它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统摄或支配地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接受、认同的价值观体系。其次,这一价值观体系是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研究、整理、论证、完善,以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形态面世的思想理论体系。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以官方形式在社会上予以倡导宣传、并对民众进行教育的主流思想意识。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