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我对政协的认知,是政治课本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重要考点,是考卷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政协之于我,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既神圣又遥远,虽能倒背如流,却缺乏深刻的理解。
正式接触政协,我已步入职场,在基层政府部门办公室首次接触到政协提案答复工作,政协之于我,逐渐由高深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原来,政协之实,不止于往昔课本之辞,而是植根于实践的沃土。
后来,我来到了民建市委会工作,从民主党派在政协舞台上深度参与国家治理的角度进一步领略到人民政协的深厚伟力。“一分精神全为国,一寸光阴全为民。”民建先贤黄炎培先生的人生箴言展现了民主党派在政协舞台上为国建言、为民发声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那份敬意与归属感也逐渐在我心中扎下根来。
建国初期,民建先贤们为人民政协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反对破坏,有力地配合中共在旧政协会议上的斗争,到坚定追随“五一”号召,代表工商界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的制定,从成立初期要求“民主和建设”的政治纲领,到把《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民建与政协始终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多党合作的华章。
令我无比自豪的,是民建先贤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多党合作制度入宪的那段历史。1993年,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孙起孟得知修宪的消息,力主抓住时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民建中央的建议,其语殷殷,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庄严写入了宪法修正案。这不仅是法律层面的突破,更是向世界昭示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是纸上的口号,而是多党合作、携手前行的坚定信念。
令我万分感动的,是外卖“骑士”付所青写在访客登记表上的那封感谢信。2021年3月8日,在北京的朝外大街吉祥里208号,民建中央机关的门口,来了一名特殊的外卖“骑士”,他叫付所青,是“三里屯骑手群”的群主。这次,他并非来送餐,而是代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登门致谢的。原来,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士”们,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却面临法律和社保的缺失。民建中央《关于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深深温暖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心。“谢谢民建中央委员会,”付所青感慨地说:“完善法律保障、解决劳动争议,这都是我们关心的大事儿!”
我对人民政协的印象,从最初的模糊到逐渐清晰,从最初的遥远到逐渐亲近,这些源于实践的感性触动,让我深刻了解,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下去。
“人心乐乐聚神州,秀丽烟霞胜十洲。”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伟大时代,正在做我们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民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如何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在人民政协的舞台上勇担新使命、干出新样子?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我们要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我们要不忘多党合作之初心,从成功的实践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要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勇于发声,敢于建言,善于献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高度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让我们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合作初心,协商凝聚共识,共同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做好,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