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合肥市商务局组织机关干部共同观看了民族团结题材电影《一山之隔》。
影片开篇:无尽的深夜,无情的大山,怀希村的年轻女人时立香怀中抱着奄奄一息的山娃,和丈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他们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试图挽救怀中婴儿的生命,然而山路太远,还没翻过大山,怀中的孩子就没了呼吸。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断送在了漫长的山路里,夫妻二人悲痛万分,也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痛,让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二人立下了挖山开路的誓言。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件。电影通过真实主义手法,以朴素写实的笔触,展现了“最美奋斗者”“消除贫困感动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感动中国2017候选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当代女愚公”贵州黔南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时立香原型),带领村民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最终挖通大山的感人故事。
“我这辈子就算是用嘴啃,用牙咬,我也要把这座山给挖穿。”这是邓迎香向大山的宣战,更是向穷苦命运的宣战。一十三载,四千七百四十五天,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个小时,六百八十三万两千八百分钟。1999至2011年,在以邓迎香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团结带领下,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麻怀人,凭着不等不靠、敢于挑战、坚定不移和百折不挠的干劲,耗时13年用钢钎大锤凿出了一条长216米、高4米、宽5米的麻怀隧道,让原本要花两个半小时的出山路变成了只需3分钟的致富坦途,邓迎香因此被誉为“当代女愚公”。
影片深刻展现了邓迎香书记及村民们的坚毅奋斗,以及他们在面对巨大困境时不屈不挠的决心。你我都无法想象,凿洞的村民居然是靠蜡烛和煤油照明,一寸寸凿出了出山路。2300支蜡烛,100公斤煤油,打了2000多个炮眼,投工5800多个。经专家测算,他们挖洞运出的砂石有1.5万个立方,相当于能填出一个两米深的国际标准足球场。
邓迎香立足基层、扎根山区,团结和带领麻怀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开山筑路、脱贫致富,在攻破重重困难的过程中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牢牢地拥抱在一起,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生动实践书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自立自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摆脱贫困、振兴家乡的信心与决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更多的邓迎香。只要有决心、有勇气、有行动,就可以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世界。作为一名党外干部,商务系统的一名新兵,我要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楷模——无数邓迎香式的先进典型代表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展道路上矢志不渝!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心同德、同心同行,自觉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