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创新平台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奋力擘画“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宏伟蓝图。截至2022年底,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营收达到667亿元,集聚企业超800家,已成为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中的重要一块,迈入“量质齐升”的发展快车道。
但是,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仍需加快解决一些制约问题和短板,主要变现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的产业生态较为脆弱,缺乏生物医药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国内外知名的拔尖人才稀缺,人才支撑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构建生物医药世界级“朋友圈”,打造经济发展全链路“创新极”:
1、加快主体培育提升
一是加强要素供给、政策支持和帮扶服务,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业等领域,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培育,提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二是推动医药骨干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通过并购重组、参股控股、技术改造等方式整合,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态势,全面提高我市生物医药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三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研发、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快建立产品上市后研究、产品追溯、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等制度,推进仿制药等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推动集群集聚裂变
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生物医疗产业投资合作,引导企业开拓国际新兴医药市场,支持有实力、有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在沿线国家(地区)设立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特色商品展销中心和经贸合作区。二是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和控股等实现资源整合,打造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环节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的发展格局。三是按照“园区集群化、产业专业化”思路,推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区域性专业化园区。例如,高端制剂园区,重点发展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等现代药物制剂,注重缓释、控释、靶向药物等新品种与剂型的研发与引进;高端原料药园区,重点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盈利模式好的原料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高端医疗器械园区,积极承接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转移,发展新型医学影像、体外诊断、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等。
3、强化创新创造引领
一是紧扣临床前试验、安全评价、工艺研发、质量研究、制剂开发、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鼓励建立可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装开发、合同定制、质量检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提高分工协作水平。二是以化学药、现代中药、配方颗粒、提取物、抗体药物、细胞产品、健康产品等领域为重点,建立集研发、中试、孵化、转化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关键共性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三是培育发展可提供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检验检测等服务的高水平第三方机构。
4、加大招商引智力度
一是聚焦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节点,引进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延伸主导产业链条,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二是加强CRO(合同研发机构)、CMO(委托生产机构)引进,推进人才团队、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创新平台等在我市落地转化。三是鼓励柔性使用海外人才,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吸引和使用人才。四是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创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药品医疗器械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
(2023年市社情民意座谈会发言材料,执笔人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