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面对面》在蚌埠电视台开播近四年来,秉承“关注政风行风,倾听民众心声”的栏目宗旨,成为社会各界参与监督政风行风建设,政府部门与民众加强沟通的良好平台。
江娅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投资力度空前的三年大建设概况,并就大建设投融资、城市设施改造、拆迁拆违、工程质量监管、预防腐败以及大建设中的“便民”、“安民”等问题做了详细说明,认为通过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参与,共同努力。展现了三年后蚌埠将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承载力更强的山水园林城市的远景规划,激动人心,令人振奋。
接下来的互动交流环节,民建会员们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了一连串发问。
“听说中环线一期已动工,但我还不太了解中环线工程,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会员孙振富提问。
“蚌埠路网结构为‘一环四横三纵’,其中一环由淝河路、老山路、南环路和大庆路组成,这一环就是我们规划建设中的中环线,建成后将有效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促进区域城市一体化,大大增强城市通行能力。”江娅副市长细心地解答。
“那么有了中环,是不是还规划了外环和内环呢?”孙振富继续追问道。
“是的,我们有这样的考虑,外环是指蚌埠周边的高速连线,这样便捷的高速路网,在安徽省也是不多见的。在建外环、中环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考虑规划建设内环,提升城市内部的道路通行能力。”江娅清晰的解答解除了孙振富的疑惑。
“大建设期间,大多数项目涉及到渣土外运,管理过松会污染路面,过严又影响大建设速度,我因工作关系了解到合肥市对渣土管理制定了相关办法,明确由市容部门统一管理,请问江市长能否借鉴兄弟城市好的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会员陆虎建言。
“您提的这个想法很好,这个情况我们在大建设过程中也一直比较重视。”江娅副市长诚恳地回答“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合肥等先进地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完善管理制度,采取多部门综合管理、多管齐下的办法来综合整治渣土污染问题。”
会员宫敏华是位摄影爱好者,她问道:“我在采风中看到一幅标语‘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考虑到一部分市民的感受,能否改为‘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速’呢?”
江娅表示:“蚌埠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要进行城市建设就必须要进行旧城改造,拆迁就是大建设绕不开的一道坎,大建设就必须实施大拆迁。当前,群众关心的不是要不要拆的问题,而是如何拆的问题,如何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失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拆迁工作中做到分开、公平、公正,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拆迁工作一定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将在拆迁工作中注意宣传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会员王忠律师接着问道:“听说此次城市拆迁中出现了很多假土地证、房契等证照,以谋取非法利益,也就是我们百姓口中的‘假证门’,请问市长,如何整治假证泛滥的状况?”
江娅严正地表示:“对于这种制假造假的欺诈行为,我们一直坚持严厉打击,通过严格实行两榜公示制度和证照认定审核制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合作、联动,确保证照审核认定工作无漏洞。假证照一经发现,坚决打击,严肃处理。”
当谈到大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时,李明会员建议:“市政府应当出台《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来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保养与维护,不要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
“你的这个建议非常好。城市建设,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维护非常重要。今后对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好,的确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细化措施,健全办法。对此,我们近期将认真研究,使我们的管理更加到位、完善。”江娅副市长很高兴地接受了李明会员的建议。
平等对话,真诚交流。节目中,会员们还就建设工程领域的腐败问题、如何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廉洁工程、阳光工程与江娅副市长进行了交流。江娅说,我们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二是把握关键环节,从过程中控制腐败;三是加强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治理腐败。通过这些方法,标本兼治,防治结合,减少大建设腐败的发生。
当有会员问起,三年后的蚌埠将会是什么样时,江娅充满信心地说,三年后的蚌埠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提升,城市景观、绿地面积更加丰富,山水园林特色更加突出,城市面貌更加优美,吸纳产业发展能力更加强大、扎实,未来前景更加美好。
随后,市长张学群走上台,与会员们进行交流、畅谈。他表示,拆迁拆违工作是大建设的第一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建设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拆迁拆违进度。因此,我们要以锐不可挡之势打一场拆迁拆违攻坚战。同时,要严肃纪律加强督查,坚决查处阻挠、干扰城市大建设的人和事,在大建设过程中,要敢啃硬骨头,敢搬绊脚石,敢打拦路虎,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所在,也会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
不知不觉,近两个小时特别节目结束了。民建会员们仍然围着两位市领导不愿散去,探讨建言也从台上转移到了台下。市长们认真倾听,一一作答。随后大家还邀请市长一起合影。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姜和龙、副主委徐伟红参加了该期特别节目的全程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