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存在问题及建议
民建阜阳市委会委员、阜阳市颍上县政协副主席、高级工程师吴永利反映 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就是把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村为单位,通过实施村庄合并,新村建设和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运作方式,对田、水、路、林、村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整治,既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多方共赢的效果。
当前农村村庄存在点多、面广,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普遍存在“内空外松”和“脏、乱、差”的状况,而且建设缺乏规划、功能不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不便利,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只有通过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才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同时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
通过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调研,有如下成功范例:
1、颍上县大谢村位于红星镇西部,距105国道1.5公里,农户1441,人口6151,耕地6884,辖22个自然庄, 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着手进行新村建设规划,针对村庄零乱,占地多,确定5个居民点,一个中心村。大谢中心村由谢北、谢南、尹新三个自然庄合并,农户197,人口839,村庄占地356亩,户均1.8亩。原村庄雨天道路泥泞,人畜粪便四溢,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为改变这一状况,实施了旧村庄改造工程,整治分为:村庄整治改造规划和农业经济产业规划。
村庄改造:按照不占耕地节约土地的原则,拆并小村庄入住中心村,新村占地180亩,可容纳360户,户均0.51亩,节约土地173亩。二年来,实施了“三拆四清五改”工程,重点修筑了三纵六横的水泥路,埋设了排水管道,改水、改厕、改灶、农户拆旧房盖新房,已入住118户,在建46户,示范点农户预计今年底可基本完成建房。
主要做法:红星镇大谢村新农村建设按镇指导,村组织,联户实施方针,成立队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实行六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备料,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样式。
土地调整:土地调整方案,按94年二轮承包方案,重新调整宅基地,每户0.33亩,打破原有界线重新划分,多退少补,以组为单位自愿调整。
资金整合:近年来,上级共投入资金331万元,其中中石化60万,扶贫资金15万,新农村建设资金40万,农水资金10万,自来水厂人畜安全184万,村卫生室6万,文化室20万。
产业规划:一是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小区。二是高效农业种植区。三是庭院经济。全村已有养殖牛羊规模户13家,并有山鸡、龙虾、鸽子、獭兔等特种动物养殖示范户,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增收,利用返乡青年建立大棚设施栽培,种草莓80亩,示范亩收万元的种植,与宿州无籽西瓜研究所合作推广麦套瓜套大豆,亩增收4000元的生态种植,示范点已发展到350亩,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200元,大谢示范点农户达6500元,增收显著。
目前这个点已有卫生室、农民小病不出村,家家饮用自来水,出行水泥路,烧的是沼气节能灶,洗的是太阳能热水澡,农民休闲有广场,看书有文化书屋,学技术有文化培训中心,日用品有超市,种田有专业合作社,人畜粪便入、柴草变能源,一举改变了脏、乱、差的局面,农村人家有了城里人的生活居住环境,群众非常满意。
2、颍上县西三十铺镇安全寺村辖区农户1100,人口4100,耕地4887亩,辖13个自然庄, 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后,着手进行新村建设规划,全村共规划6个居民点,一个中心村。
安全寺村杨庄新村由老杨庄队改造而成,原村庄面积98亩,新村建设占地总面积50亩,比规划前节约土地48亩,按照规划,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统一调整,修建主要干道一条,埋设了下水道,目前新村建设已入住30户,年底可全部建成,彻底改变老村脏、乱、差的局面,为农村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当前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
当前的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主要由国土资源部门承担,土地整治的重点放在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指标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有限。由于预算资金安排不足,个别项目对农民拆迁补偿标准较低,加之部分群众甚至少数干部因思想不够解放,对项目实施存在疑虑,对土地开发整理热情不高,对整治工作的支持不够,加大了整治工作的难度,还有少数群众以自己的一己利益出发,提出苛刻要求,阻挠工程施工,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办度,让群众了解政策,支持整治工作,推动工作开展。
2、项目资金整合难度较大。整治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投入和整合项目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数量不大。各部门支农惠农的项目和资金都由各部门管理使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问题,造成整体项目实施中的不同环节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导致资金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加之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不足,对拆迁补偿的标准明显过低,预算资金安排较少,不能满足拆迁补偿的实际需要,给拆迁改造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3、整村推进后农民搬迁安置很难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村庄建设规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规划,而我县目前实行的是宅田合一制的,新农村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或居民点,有土地的农民目前不一定需要住房,急需住房的农民规划区内不一定有土地,土地调整难度较大,严重地阻碍了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
4、整村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各单位要以土地规划修编为统领,科学编制定土地整理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置换规划、城乡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把各部门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使各部门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严格按规划执行,才能做好土地整治工作。要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在土地整治中的职责,做到任务明晰,步调一致。
对当前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强化宣传效果。将土地整治的政策交给群众,对各地的典型做法与有益经验及时予以推广介绍,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带来的新变化。统一干群认识,组织干群到试点村参观考察,让群众亲身感受土地整治带来的变化,为整治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2、强化共同责任。
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共同责任。县政府要加强对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国土部门应牵头协调,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农业部门负责加强农业产业化指导,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建设部门负责新村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监理,交通部门负责村村通路,供电部门负责农村供电保障。同时要明确乡镇政府的基层协调职责,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
3、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实施。
项目实施注重以民为本,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保护农民财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明晰产权,突出处理好房屋、土地的登记确权、再分配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切实将这项“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和“致富工程”。其次要发挥农民建筑业主力军作用,探讨广大农民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治的途径和办法;三要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4、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强化耕地保护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契机,编制土地整治的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慎重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同时,更要针对面上广大农村新一轮的建房潮,引导农民在规划区统一建房,做到点上的土地开源和面上的土地节流同时并举。其次是在通过点上整治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点和面上的耕地质量,强化耕地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县政府要整合各类资金,建立专门账户,把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水利配套、村村通工程以及扶贫、发改委等部门的涉地、涉农资金全部或按年度投资比例整合,拼盘集中投向,发挥资金的叠加效应,实现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一体化,做到建设一片,改造一片,成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