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和打工

作者:刘柯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689 发布时间:2023-06-30 11:22:36

这是个命题小文,“柳絮”和“打工”,是两个命题还是一个命题,我疑惑了一下,但顿时觉得还是一个命题,因为太多太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都可以理解为悲情无奈的情愫,无可依托的生活状态,到处飘零的孤苦人生。

“打工”是个极具时代感的词,我最初的听闻是在90年代初,在班级举行的元旦晚会上,一个立志于学钢琴的同学引吭高歌了一首当年热播剧“外来妹”的主题曲,许是歌词写得好,亦许是同学歌声嘹亮,30年以后,聚会的教室,我大致坐的位置,同学的音色,好似刚刚发生,那些青春的面庞,那个刚刚时兴的语汇,交融在一起,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柳絮”一词则比“打工”古老的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物,但我特别关注这个词反而比“打工”滞后很多,也就是最近几年,每到杨絮飘飘的时节,不得不去注意并烦恼的时候,一想到好多人把杨絮误以为柳絮,嘴角便会微微上扬,觉得颇有意思。

在这个突然想起有这么个命题小文而去思考的早晨,我觉得将“柳絮”和“打工”进行关联极为契合,因为更具社会性的“打工”一词,一经出现,就正如柳絮一般,没有根基,也没有可供长期滋养的沃土,随时随地会被掀翻,被颠覆,最终的结局也是被碾压,被覆没。

汉语中的很多语汇带有烙印鲜明的意象痕迹,往往表达的并非象内之意,传递给受众的是象外之感。就像“月亮”代表相思,代表哀愁,“镜子”代表着凉和碎一样,“柳絮”的象征意义也是飘零和无依,有一种身世之感和苍凉悲怆的意味。而这种身世的宿命感和“打工”所具备的时代意义不谋而合,高度镶嵌。在此,我不禁佩服命题者的高妙,可以让我自由地表达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和领悟。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