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看文化自信

作者:张志刚 责任编辑:周琴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853 发布时间:2023-02-23 16:15:01

2023年春节,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在中国与海外市场同步上映,以其独特的中国式科幻表达,收获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可。在酷炫的特效和硬核的科技外壳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更是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那么影片中展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内涵呢?

其一,愚公移山精神

在电影中,为应对“太阳危机”,由中国提出的“移山计划”源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计划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把它带到二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园。这是愚公移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全新注解。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基因。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做了《愚公移山》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在新时代,新的伟大征程为愚公移山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

笃定目标、坚守初心。从建立新中国,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愚公移山精神依然是激发斗志、凝聚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影片中愚公移山精神的呈现,是把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其二,不怕牺牲,勇毅担当的精神

在影片中面对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月球危机”,面对一项有去无回、以生命赴使命的艰巨任务,中国航天队员率先喊出“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这一声坚定且勇敢的呐喊,使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同样是选择牺牲、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在国内外电影中都有所表现,但是在《流浪地球2》的故事背景下更好地体现了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对使命担当的中国认识。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是责任优于权利的。 “危难当前,唯有责任。不计牺牲,不计存亡。”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面对无数艰难困苦境遇而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有“三不朽”的观念,《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而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这种观念深刻在中国人的精神图腾里,是仁人志士孜孜追求的凡世永恒价值。它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死而后已。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从孔子的时代起,中国士人阶层就有着内圣外王的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努力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就是儒家所说的“行仁”。这个使命何等伟大,这个任务何等艰巨。行仁的使命是这样的伟大,它已经超越了个人名利的范畴,关乎到国家的安危,社会的兴衰。士人的这种追求,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精神境界与使命意识。实现“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非毅无以致其远”,只有经过不息不止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完成。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根基所在。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后世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继承了这种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其三,团结合作精神

《流浪地球2》是中国式的科幻电影,影片贯穿始终的是刻写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密码——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是华夏儿女延续千年的中国智慧——珍视和平、互惠共赢。影片中,在世界各方势力为选择何种方案产生分歧乃至冲突之时,中方代表力主“移山计划”,希望通过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星系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全全人类同胞与地球这个原初家园。为了向世界证明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中方不得不争分夺秒甚至孤军奋战建造相应设备。对此,年轻的中方工作人员不忿:“这公平吗?”周喆直语重心长:“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团结是需要代价的。”这成为许多观众不约而同提到的“泪点”,艺术照进现实——勇于担当、做积极的行动派,这正是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以贯之的大国外交风范。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各国人民前途命运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动荡变革成常态。面对这种局面,国与国如何相处,是争权夺利、恶性竞争、兵戎相见,还是开放包容、同舟共济、合作共赢,两种选择的结局截然不同。前者必然重演你死我活、兵连祸结、文明浩劫的历史悲剧;后者则需要树立“天下一家”理念,放下成见,携手合作,为建设美好世界共同努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人民携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交的中国答案。这个答案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着眼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根本方向。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进步理念,凝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价值指向以及实践方案。这也是《流浪地球2》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科幻片的深层原因。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更振奋人心,尤其是在经历三年非常时期后的世界各国人民,能够更深切领悟影片所传递的价值——危难时刻,唯有坚守爱与和平、凝聚共识、团结一心,方能携手迎接人类的美好未来。回首过去几年,世界各国都经历艰辛不易,也因如此,更迫切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开放姿态携手应对。也正因如此,《流浪地球2》这部构架于想象之上的科幻电影,也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纵观《流浪地球》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闪烁其间,在同样对地球未来灾难的描述背景下,《流浪地球》系列不同于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固有情节(英雄带领人类前往新的生存家园),而是选择带着家园去寻找宜居星系。这种情节的建构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吻合了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在这种家国情怀下,“乡愁”成为了贯穿全片的隐藏主旨。对故土的看重来源于中国长久的儒家哲学文化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使中国人民对于家与国有着别样的情怀。为了守护这个人类共同的乡土,《流浪地球》系列中各行各业、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人民在一起找寻着灾难的破解之法,即便遇到破坏性的巨大危险,保留文化本真与故土完整的追求也始终没有改变,最终人民在齐心协力下实现了人类生命的延续、文化的传承,这与主张世界大同的中国理念是一致的。这种超越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升华的家国情怀是《流浪地球》系列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原因,也是科幻作品传统文化叙事的创新尝试,从叙事层面打破了西方科幻叙事话语的垄断。《流浪地球》的表达范式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传承于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一种独特的想象与解决方式。

电影往往传递着民族价值观与政治意识。《流浪地球》系列依托不断跃升的科技实力、工业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用精心制作塑造了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视觉奇观。同时也锤炼了想象未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一种权利。这样的能力和权利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对于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精神都有着非常积极地促进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杰出的范本。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