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芜湖建设成安徽的航运中心

点击量:6878 发布时间:2010-03-10 15:58:09

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  把芜湖建设成

安徽的航运中心

 

芜湖市是安徽省第二大经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是安徽境内南北交通咽喉。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也是我省最早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作为安徽现代物流和服务中心的作用日渐显现。建议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把芜湖打造成安徽的航运中心。

芜湖作为安徽航运中心已具有许多优越条件:

一是芜湖港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长江芜湖段江面宽阔,水深稳定,具有良好的锚泊、航行条件,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目前,芜湖港建设日新月异,海螺水泥专用码头、裕溪口港配煤改造项目均已完成投入运行,国家级重点工程芜申运河、奇瑞汽车滚装码头、海螺物流码头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加紧推进,强化了芜湖作为区域综合枢纽港的地位。

二是芜湖市具备完整的航运管理服务体系。芜湖位于皖中、皖南货物水路进出口的便捷通道,是我省境内唯一设置有交通部、安徽省、芜湖市3级水上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城市。拥有港航海事、水上运政、水上公安、船舶检验、通讯导航、航道引水、河运技校等22家水上交通管理服务机构,也是全省唯一具备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的城市,服务功能强,管辖范围广。

三是芜湖市一直是水运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全市现有90家水运企业及26家水运服务企业,有皖江两岸有10多家船公司在芜湖港开办了联运中转业务。芜湖港已跻身我国集装箱运输大港的行列,市船舶载重吨位稳居省内乃至沿江地级市第一。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船东协会,启动由主管部门牵头与船东协会共同调查市场运价,商定征收标准,发布价格信息的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率。同时,率先在国家制定的收费政策范围内实行规费下限标准征收,减轻了水运企业和船员负担,实现了规模效应。

四是船舶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全市从事船舶买卖交易的中介组织近200家,从业人员已达1000余人;船舶年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成为长江、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船舶交易市场之一。

但芜湖港目前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一是港口南北两岸现状不平衡,制约水运经济持续发展。长江芜湖段因发展缺乏统一的水运规划,南岸岸线资源已接近枯竭,继续发展趋势与现状矛盾突出,而江北岸线亟待开发。二是水运管理服务机构地点分散,办事效率不高。由于中央、省、地方三级均实施行政管理,造成审批服务部门较多,办公地点的不同造成行政服务资源分散,给水运企业、船员办事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行政效能。三是船舶交易市场与后勤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滞后,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统一规划长江芜湖段水运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振兴我省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长江沿线各城市水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芜湖港要在自然形成的区位优势和枢纽优势的基础上,抢占竞争的制高点,整合港口运输要素资源,打破地区壁垒和行业桎梏,加强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岸线管理和有偿使用办法;整合长江南北两岸岸线资源,划定交易船舶停靠区域,使得交易船舶集中停泊,引导船舶中介有序流动。

 

2、整合水上行政管理资源,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遵照省委、省政府建立合芜蚌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工作要求,按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模式,将长江海事、地方海事、船检、公安、航道等行政审批、服务部门集中归并,实行“窗口式”服务,使船公司、船员能够“上一次岸,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效能,探索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并联审批等高效办事制度;运用电子监察、视屏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推广网上审批,实现全程监督。

 

3、以建设水上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抓手,在芜湖建立安徽省长江流域水上船舶综合物流中心。在芜湖建立安徽省长江流域水上船舶综合物流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将船舶的设计、建造、修理、配件,船员的培训和劳务,船舶交易、贷款和融资,水运物流信息、市场研发和利用融为一体,具有法律咨询、工商、税务、金融配套,以及第三产业等服务功能,承接“上交所”信息,打造水运经济园,使管理和市场形成有效对接。同步配套建设安徽规模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在市场内设咨询、洽谈、审核、交易、拍卖等综合服务项目,存储大量船舶供求信息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电子大屏幕、触摸屏、网络等各类媒体不断地为客户提供船舶交易信息和船员技术劳务信息,为船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目前,芜湖已经具备“打造宁汉之间的水运中心”的雏形,打造芜湖大港口,实现经济大发展,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立合芜蚌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工作要求,将成为安徽水运经济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选择,也必将成为振兴我省水运经济的新亮点。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