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设平安和谐安徽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强化目标管理、深化隐患整治、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保持了全省安全生产状态总体稳定态势,高危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位居全国前列,瓦斯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安全示范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尚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解决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是领导认识有待深化。有的“领导重视”只是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认为逢会必讲安全,话讲到位就没自己责任了。二是企业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主对安全生产抱着极大的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设施建设。三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低下。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未实现全覆盖。
2、源头控制不力。一是项目审批忽视安全生产“三同时”。二是管理和审批部门多、效率低。企业在申领各类证照花费时间过长,导致部分企业先上马后办证,潜在安全隐患。
3、投入不到位。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有的地方没有把安全设施建设完全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实际投入少;农村安全设施在很多地方几乎是空白。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基金和风险抵押金,三是企业投入不到位。被调查的小企业在每年的技改投入中,有92%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几乎为零。
4、管理不到位。工业企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技能低下。旅游行业:很多景区小景点安全标识、防火管理、安全措施缺位;安保人员配备、安全培训不足;部分导游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应急技能;旅游营运车辆大多数采用靠挂旅游客运公司的加盟模式,形成事实上的“虚拟管理”。交通运输业:违章行驶、违章驾驶、客货混运,夹带易燃易爆物品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农村公路道路狭窄、无防护设施、缺少醒目交通安全标线标识、无错车道。
5、安监基础力量薄弱。一是安监力量弱。编制少、人员少,监管力量和工作量严重失衡。乡镇(街道)大部分处于机构虚拟化、人员兼职化状态。二是机构不健全。全省只有8个市按照省安委会要求成立了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其余市尚未成立,安监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是有的市安全预警体系尚未建立。往往导致事故发生信息滞后,救援迟缓,极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四是经费缺。有的安监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五是装备差。缺乏必要的监管器材和安全应急设备、安全生产监察装备。
为促进我省和谐平安建设,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就安全生产与监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对人民负责与对个人负责、履行职责与推卸职责、担心出事故与预防出事故的关系,扎实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全力支持重视安监工作。二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管理人员,自觉从根本上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制度的实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三要发挥工会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素质和维权意识;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规范事故赔付标准,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
2、源头治理,防范隐患。一是实施安全准入许可制度。要在项目立项备案审批过程中增加安全生产审批备案制。将安全生产“三同时”作为项目配套工程进行考核评定;二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对出现安全事故的企业追究其法律责任,更要追究其上级管理单位和牌照发放单位的责任,从源头把关。三是建立企业办证绿色通道,缩短企业办证环节和办证时间,改善企业投资经营环境,杜绝无证投产。
3、重视安全基础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将安全生产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支持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监管监察保障体系建设、公益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投入;二是严格要求企业执行国家安全政策,在全省开展企业提取安全生产基金和风险抵押金情况普查。同时将企业安全生产审批意见、落实安全生产费用和风险抵押金等情况,纳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三是严格规定企业在技改投入中配套一定比例安全生产投入。
4、强化重要领域安全监管。对违规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要予以重罚,对安全隐患消极整改甚至长期置之不理的,坚决收回其牌照、证书。
5、夯实安监管理基础。一是适度增加编制严重不足的市、县安监部门的编制。二要成立省安全执法总队,各市相应成立安全执法队,由省编办统一下达编制,健全安全执法专业队伍,使安全监综合监督部门从具体监管检查事务中分离出来,解决监管不到位问题。三要建立抢险救援预警应急机制。及早解决部分地方应急救援体制机制不完善、无应急救援物资、无应急救援队伍问题。四要将安监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五是配备必须的安全生产监察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