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魂腔”的守望者

——小记蚌埠民建会员周斌

作者:何沛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11247 发布时间:2022-06-10 11:12:28

千里淮河,流传着最广、影响最大的说唱艺术——泗州戏。泗州戏,俗称拉魂腔,它与淮河流域的人民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探寻泗州戏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泗州戏,蚌埠日报社的记者来到安徽泗州剧院,对蚌埠民建会员、国家二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斌进行了采访。

初见周斌,他坐在泗州戏剧院的排练大厅外,一旁的手机中传来的是令人熟悉的拉魂腔。聊起泗州戏,周斌便打开了话匣子。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周斌出生于凤阳殷涧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八岁时,周斌和村里孩子们在原野间放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放牛娃,骑在牛背上放开嗓门尽情歌唱。“当时就是胡乱地模仿泗州戏的唱腔,就觉得我的声音能穿透空旷的原野,越唱越起劲。”周斌回忆说,没有接受正规声乐培训的他,在尽情歌唱时,碰巧被正在当地劳动的上海戏剧学院一位声乐教授听到。许是觉得少年周斌的唱腔很有特点,声乐教授便悄悄地把他叫到一边问道:“你喜欢戏?“

“喜欢!”

于是,声乐教授便悄悄地教周斌学唱京剧。这是周斌第一次与戏曲离的这么近,直至今日,周斌想起便仍然对这位不知名的教授心怀感恩。

1982年,周斌考入凤阳县泗州戏艺训班。1984年,周斌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安徽省泗州戏剧院,跟著名泗州戏老演员吴子幸、李宝琴老师学艺。多年学艺,周斌一步一个脚印,掌握了泗州戏在唱腔、表演等方面的特色技艺,老艺术家的精湛才艺在周斌身上得到传承。

周斌说,“一个合格的表演艺术家,要对得起观众。”他也是这么做的。只要他登上舞台,不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国家体育场“鸟巢”,还是乡间间,只要鼓点一响,全身的血液便开始沸腾,肢体就不自觉跟着鼓声尽情舞动。

周斌最为难忘的一次演出经历,是安徽泗州戏剧前往广东佛山演出。当时,他作为演出科长,要安排演出人员的吃住,考察舞合布置等。因劳累过度,周斌痛风复发。佛山当地对接单位特地请了3名医生为他止痛治疗。演出之际,周斌不停劝阻忍着疼痛踩着鼓点上了舞台。锣鼓声起,激情四射的《鼓乡情韵》让全场沸腾,周斌的声音让全场的人都听得入迷。节目结束,周斌下台便倒地不起,而观众还沉醉其中忘情地鼓掌叫好。

多年来,周斌主攻老生,他的嗓音浑厚高亢,吐字清晰,又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的特点,把生活化的动作糅合在传统的程式之中,使人物活灵活现。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至今,周斌塑造了不少的经典角色,他演过的大戏、小戏、传统戏,连台本戏,为广大观众演绎了很多经典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奖项。特别是周斌在《准河魂》中饰演的张雨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饰演的田振楠、《老王卖瓜》中饰演的老王,这些角色都十分接地气,男人或粗犷奔放,或阳刚健美,从他的表演中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1989年,周斌在苏鲁豫皖泗州戏大赛中,《淮河魂》 荣获优秀演员奖;1993年,在安徽省戏剧节中,《老王卖瓜》摘得个人表演一等奖;1996年,他参加中国戏歌新歌大賽,一曲 《老侉头》 荣获银奖;中央电视台音乐 MTV 通俗民歌大赛中,节目《醉了花鼓乡»荣获金奖。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系列表演“欢天喜地庆奥运”中,周斌和他 18岁的儿子周昊同台表演了安徽花鼓灯舞《鼓乡情韵》,这是安徽唯一被北京奥组委选上的节目。

“在淮河流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从东庄到西庄,要听还是拉魂腔’。泗州戏唱腔优美,更多来源于民间,具有浓厚的皖北乡土气息,泗州戏的唱腔一律用方言,歌词通俗易懂,拉的是家常呱,演的是家常事。它的唱腔随意性很强,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随意发挥,男腔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女腔婉转悠扬,结尾处多翻高八度拉腔,明丽泼辣,动人魂魄。而泗州戏的舞蹈表现形式,被誉为安徽花鼓灯,是汉民族四大代表性民间舞之一。”周斌说道,一年又一年,他把泗州戏唱进了社区、校园、部队的营房、农村广阔田地间,给万千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不断提升,戏曲对于现代人民的生活在逐渐远去。目前,剧院里的演员年龄结构偏大,泗州戏的发展需要汲取更多的年轻力量。“培养一个好的泗州戏演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需要演员有着唱、念、做、打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多年。泗州戏想要传承下去,要从娃娃抓起。”今年年底就要退休的周斌,早已经规划好他的退休生活:在曹老集第二小学、孙浅小学、龙子湖区文化馆等做好泗州戏传习基地的工作,带出一批小演员,把泗州戏发扬光大。

"无论是从为国家培养人才或是从个人的角度讲,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艺无止境!未来,泗州戏应该会走得更远!”周斌说。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