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杨绛正在上高中,学校举办了“平旦学社”讲学活动,老师要求她做记录。讲学开始后,杨绛才发现从头到尾她完全听不懂主讲人章太炎说的杭州官话,更也不知从何处记,小姑娘眼巴巴看着章太炎。章太炎在侃侃而谈时频频回头看那个一字不写的记录员。一直挨到讲学结束,杨绛交了份空白的笔记走了。第二天,杨绛就上了报纸,报上说:“章太炎先生谈掌故,有个女孩子上台记录,却一字没记。”同学们把这个新闻当作笑谈。老师批评她说:“杨季康(杨绛原名),你真笨!你就不能装样儿写写吗?”原来,老师让杨绛做记录,只图走个形式,也没有指望小姑娘能记录啥内容。可这就是杨绛的性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事讲求实事求是,不理会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一种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歪作风,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工作方式,是标准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当前工作实践中,少数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只顾谋求自身利益,对上各种表态表忠心,对下任何行动不落实,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却不见实际行动,在党的方针政策落实上大打折扣,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势,官场、职场成秀场,场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均是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既折腾人又耽误事,群众怨声载道。
作风建设无小事,凡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都是开历史的倒车。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和政治优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必须严肃对待。组织部门应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从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落实、贵在实效。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 “只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把思想精力转变到干事业上,重实绩、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上来,切切实实清简务本、行必责实,全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