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民建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民建谢家集总支会员们闻“疫”而动,用不同方式和行动践行、诠释和丰富着“爱国、民主、奉献、自强”的民建精神。
白衣为甲,冲锋“疫”线
疫情,如同一把尺子,丈量出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爱心与责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大考”当前,有这样一位民建人,正在与疫情赛跑!主动请缨,担任集中隔离点驻点医生,她就是三支部会员陈新玲。坚守谢李大井隔离点20多天以来,从健康监测、医疗护理到人文关怀,她如亲人般呵护着每一个隔离人员,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她以白衣为甲,舍“小家”为大家,坚守防疫一线,不惧风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为你守护,“疫”线有我
在防疫战线上,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流调人。他们的工作是弄清传播链条,研判风险人群和风险区域,及时管控,阻断疫情传播。一支部会员周敏一直坚守在流调第一线。有时一天要打四、五十个电话,由于长时间的通话,她的嗓子哑得都说不出话。她说:我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做得细致一点、及时一点,就会防止疫情的扩散。疫情发生以来,她默默地坚守在这条隐形的“战线”上,成为疫情防控的优秀“侦查兵”。
社区有我,“疫”不容辞
陈光、王艳、苏媛媛等会员第一时间作为志愿者,就地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开展卡口的值班值守;在李郢孜镇管控以后,老主委陈光同志作为区包保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建设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杨雪作为平山街道司法所副所长,危难之时显本色,吃住在封控的金玉小区,为群众开展贴心服务;陶玲、倪士浩等会员主动放弃假期和周末休息时间,下沉社区,担起小区的“守门员”,做好小区的人员出入登记、体温测量、“二码联查”和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
捐资捐物,助力防疫
疫情发生以来,会员们积极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纷纷捐款捐物,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全区抗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谢大辉先后两次向望峰岗镇抗疫一线捐赠牛奶、西红柿、肉、蔬菜等生活物资达2万元;谢宏以“中壹智造公司”名义捐赠N95口罩5000只;杨军先后捐助李郢孜镇价值5万元的物资:包括防护服、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等;王书红向平山街道捐助了一批急需的口罩、方便面、水等防疫物资;葛厚荣、张凤美、钦祥芬、蔡薇向平山街道、唐山镇、李郢孜镇捐赠医用口罩、消毒液、方便面、面包、牛奶等。陈光、应海云、张结合、王晓梅、周敏等会员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捐款。据初步统计,民建谢家集总支会员本次疫情捐款捐物价值达8万余元。
建功岗位,“疫”起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责任。会员们勠力同心,在抗疫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应有的担当。会员陈保作为一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为抓住防疫“窗口期”,与同事们一起,深入批发市场、菜市场和超市,排查涉疫进口冷链食品,为阻击疫情不分昼夜地奔;会员张结合、汪洪波、张春山作为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一直坚守在医疗前沿,为患者解除病痛;会员张红华坚持线上教学,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期间,民建谢家集总支的会员们通过微信群,亲人般地守望相助,分享信息,互相鼓励,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大家坚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正如老主委李德本填写的《破阵子·淮南抗疫》、《蝶恋花·赞白衣天使》两首词中写到的:“舍弃小家取大义,煤城儿女齐奋起”,“全民齐奏抗疫曲,试看冠毒哪去避!”(张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