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医生却能治病救人,他不是教师却能照亮他人,他不是超人却能消灭病毒。从校园到社会,从青涩到成熟,从徐州到蚌埠,双城之间穿梭。他叫王天佑,是一名民建会员,也是禹会区政协常委、禹会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市工商联执委、市青年徽商商会理事、禹会区总商会副会长、国家基层卫生协会理事(安徽代表)。
创业 9毛到1万
创业,这个词听起来激情又充满活力,吸引了大批追梦之人投身其中,王天佑也不例外。
2005年,作为苏州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王天佑进入了一家外企,从事打印机维修相关的工作。他干活兢兢业业,不到两年的时间,职务不断提升,工资也不断增加。因为王天佑的出色表现,上级准备派他去新成立的分公司做总经理。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新官就要走马上任之时,他却突然决定辞职。
“我一直有一颗想创业的心,从未改变,在公司待遇不错,但我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时间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些什么,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
“我一直有一颗想创业的心”,这句话,王天佑说了5遍。
辞职后的王天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徐州,当时他也没有太多的计划,单凭自己一股冲劲,便在小区内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超市。超市开业后,王天佑发现经营超市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每天摆货、进货、盘货,收银等很多细小的事情都让他焦头烂额。开业不久的某一天,王天佑的超市一整天只有一位顾客,晚上盘账的时候,只有9毛钱静静地躺在收银台的柜子里。这9毛钱像根刺一样扎入了王天佑的心,让他倍感沮丧。可是生意还得继续下去,但是由于成本和房租的压力,没多久,超市倒闭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我其实受到了打击,我差点想要放弃,但这件事给我带来更多成长和反思,我知道创业从来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决定坚持下去。”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关上了超市的门,却打开了王天佑的另外一扇窗。
“你好,你的门面租不租,我看一直空着。”
“可以租,你要做什么?”
“我想开个诊所,看了你的门面大小和位置,还是很合适的。”
经过几次协商,没有达到双方满意的条件。但是这个想法仿若雨后彩虹照进了王天佑的心,再拼一次的想法愈加强烈。
于是,门面房开始从新装修,王天佑开始重装上阵,手握勇气,脚踏反思,终于杀出了一条闪光之路,这条路也一直从徐州铺到了蚌埠。
徐州的事业做好之后,王天佑一直想着向外拓展,首选就是蚌埠。
有了想法就立马实施,他带着团队来到蚌埠,考察、洽淡、应酬,经常整夜不睡觉。终于,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绚丽的花,生意一点点变好,每个月的营业额也破了万。
徐州到蚌埠,9毛到1万,这个徐州小伙,终于在蚌埠扎了根。
抗疫 两套防护服
“喂,王天佑同志吗?因疫情防控需要,需要你紧急回到工作岗位,参与防控工作。”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刚准备和家人吃团圆饭的王天佑接到了一个电话,外面的雪下的正大,王天佑没有犹豫,随便拿了几样生活用品就从徐州返回了蚌埠。
当晚,王天佑成立了25个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组,下分5个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之后,对辖区内密切接触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由于防疫物资匮乏,王天佑的小组只被分到了2套防护服。
25个人,轮流穿,穿过的防护服会用紫外线灯的照射4个小时后,然后穿上继续执行任务。全体人员都住在社区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男孩长发披肩,女孩头发打结。这还不算什么,2月1日的一个消息让众人紧张起来。
所属辖区的街道发现第一例确诊患者,其家中还有一名亲属,需要进行入户消杀处理。这个任务交给了王天佑的小组。
在众人还在犹豫的时候,王天佑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冲了上去。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作为禹会区卫生系统的一份子,防疫小组的领头人,我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知道前方有危险我也要冲。”
在工作的间隙,王天佑还不忘帮助其他单位抗击疫情,他个人向禹会区政府、钓鱼台街道、张公山街道、钓鱼台派出所等防控一线单位捐赠物资和各类防疫用品价值达人民币3万余元。
25人医疗小组,2套防护服,第一个入户消杀……这个徐州小伙,用行动在蚌埠发芽、生长。
责任 人心暖人心
从古至今,医者难当,夹在其中的医疗服务行业更是如此。
王天佑2008年投入医疗服务行业,如今已有14年,这14年,他承受过流言蜚语,沐浴过鲜花掌声。从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岁月磨损了他的容颜,却也磨砺出他宝石般璀璨夺目的光华。
“我的父母是从医的,我从小就有体会,对于病人和医生,我一直认为是共生关系,平等,包容是基础。我做医疗服务,一直秉承这个原则。以前,人生病了去找医生,医疗服务其实是被动的。现在,我们的医务人员应该把原来的被动服务,慢慢的转变成主动服务,防患于未然。 ”
多年来,王天佑一直坚持从事社区医疗事业,从2008年3月创办第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医院、综合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多家医疗机构。
“希望以后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规范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的社区医疗品牌,这个品牌从蚌埠发源,在安徽发展,拓展到全国。”王天佑告诉我们,他有信心,未来五到十年,这个品牌会让大家熟悉。
他最大的愿望是无论贫穷富贵,人人有病可医,有病可治,医患之间,人心暖人心。
14年,这个徐州小伙,如今已是蚌埠女婿,用“9毛钱”谱写了自己的传奇,在蚌埠寻找到了他的梦想,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温暖了他人的心。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那么,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当然莫过于为梦想而努力。
当初创业失败的王天佑差一点放弃了追求梦想的生活,安于现状。但是,在最不经意的一霎那,他仿佛听到了那个遥远的呼唤:呼唤着一种快乐、一种充实、呼唤着有目标、有激情、有意义的生活。这种呼唤一直萦绕在他耳畔,如影随行,从徐州到蚌埠,从昨天到今天到未来……
愿王天佑历尽千帆,归来仍是那个不改初心,满腔热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