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四个新区名是怎样出来的?

作者:田柏强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7129 发布时间:2022-03-07 09:46:56


  20年前的2002年3月6日,对合肥市来说,是一个应记在史志上的日子,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新的行政区划设置,合肥市沿用了几十年的方位名称的旧区名,中市区、东市区、西市区和郊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被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和包河区、4个新区名称所替代。4个区名中有3个新区名采纳的是我建议。二十年后,笔者回想一下合肥市这四个新区名是怎样出来的?

    一、舆论先行

   合肥市新区名实行的五六年前,也就是早在1997年前后的时间,  面对合肥市一直用了40多年的东中西郊4个区名,笔者认为它们已不适应合肥市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所以写出了《合肥何时有“区名”》一文。

  我当时设想合肥市以四牌楼为轴心,长江路、美菱大道、荣事达大道(现在已经改为徽州大道和阜阳路)为半径,二环路为圆周,形成4个区,东北为逍遥津区,东南为包河区,西北为杏花区,西南为庐阳区,二环以外原郊区部分范围为常青区,西部蜀山附近为蜀山区,共为6个区,在文中首次对合肥市区划进行重新规划并建议新命名区名。该文在《安徽工人报》、《决策咨询》《志苑》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起到了舆论先行的作用。

  二、独钟“庐阳”

   笔者当时认为,逍遥津作为区名最“名正言顺”,因为逍遥津在合肥市“知名度”最高, “ 逍遥津公园”在合肥市几乎家喻户晓 ,成为许多儿童时期最美好的记忆。历史上“张辽威震逍遥津”也是“名声在外”,所以我当时。考虑合肥市东部地区,用的是“逍遥津区”来命名的。而在新的行政区划中,逍遥津区却“名落孙山”,而现在的合肥市东部地区,基本上划为的是瑶海区。

 我当时写《合肥何时有区名》这篇文章时,瑶海还没有什么名气,至今笔者仍然认为,瑶海区作为合肥市的一个区名称,其文化底蕴仍然显得不足,还是不如用逍遥津区好。

   最遗憾的是逍遥津区没有采纳,最满意的是庐阳区“中标”了。当时我思考的比较多的是庐阳区的区名,对庐阳区名称的设想,当时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合肥市西南地区没有知名度较高的公园,庐阳这个名称本身也是“虚的”,不像包河、蜀山原来都是具体的公园等名称的。

  在合肥市,以庐阳命名的单位也很多,如知名度较高的就有:庐阳饭店、城隍庙的庐阳宫,还有庐阳花布、庐阳中学等等。而庐阳有时又是合肥的“俗称”,可以指代整个合肥,她并非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这样来说,不但市中心的庐阳宫和市西南的庐阳饭店所在地可以叫庐阳区,而在合肥市的所有地区,都可以叫“庐阳区”!后来考虑庐阳饭店的名气大一些,二来,合肥市的西北地区有一个杏花公园,而且杏花公园的知名度也比较高,所以,笔者建议西北地区叫杏花区,西南叫庐阳区。现在的庐阳区,是市中心城隍庙的庐阳宫和整个合肥市的西北地区,也就是笔者建议的庐阳和杏花两个区的地方。

 三、省长批转

  在中国要想办成一件事,大概光凭“造舆论”还是不行的,最典型的是舆论对恢复地级徽州建制的呼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等中央主流媒体就多次呼吁,笔者也曾经在香港《广角镜》杂志等报刊上发表《安徽怎能没有徽州》等文章进行呼吁,这也是海外最早呼吁恢复徽州的,但是都是“石沉大海”,至今恢复徽州遥遥无期。

  就是合肥市的区名称,笔者认为不宜用方位名称,但是以方位名称作为区名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如安徽本省的蚌埠市,也是长期以来,用以方位名称作为区名,现在已经更名了。北京市就更“奇葩”了,五十多年间行政区划多次变动, 改来改去,不但方位名称没有改掉原来的东城区、西城区,反而把原来的宣武和崇文区名称合并取消了。2010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合并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同时,北京市合并了东城区和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 ,专用名称,宣武、崇文都不见了。所以,即使是合肥市长期使用旧区名,中市区、东市区、西市区和郊区,政府部门不改你也没有办法。如我在《合肥晚报》内参中的几个建议,都很有道理,有的也没有采纳。

  现在回想起来,促成合肥市的新区名,时任安徽省省长许仲林功不可没。这里需要提及的一个人,就是时任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的张南秘书,我把这个建议和张南说了以后,他认为很好,是他建议我,给时任安徽省省长许仲林给写信建议:合肥市采用新的区名。

  同时手把手教我怎么写信,写信的格式语言等等,并且开头要加上一些当时的形势,如“三个代表、重视群众意见”等等。笔者估计, 可能是安徽省省长许仲林的重视,批转了这封信,所以引起了合肥市政府的重视,合肥市民政局也给我回了信。

 合肥市民政局的感谢信。2002年3月初,笔者收到合肥市民政局的感谢信,民政局在感谢信中感谢笔者多年以来一直关心合肥市的地名工作,其中对合肥市辖区更名的建议,经过国务院批准,已经被合肥市采纳实施。合肥市民政局在感谢信中还指出:您的一些建议很有道理,除市辖区的一些建议已经采纳外,其他一些好的建议,将作为合肥市今后实施地名命名,更名的重要参考意见。

四、内参给力

  笔者多次在报刊上呼吁的同时,在 《合肥晚报 内参》上呼吁“合肥要有新区名” ! 

 合肥晚报在内参中指出,合肥市区内以长江路和美菱大道 、荣事达大道构成市中心的十字,向外延伸至合肥地界成一体,形成田字形,以田字的四块分设四个区,在这四块中,选出知名度最高的公园或建筑物延用为区名,即东北区因逍遥津公园在此区,可命名为逍遥津区;东南区因包河公园在其区内,可命名为包河区;西南区著名的建筑为庐阳宾馆,可命名为庐阳区;西北区因新建了杏花公园,可命名为杏花区。合肥市南边,合肥经济开发区与常青镇合并,拟成立常青区。合肥市西面,以高新区、蜀山镇为主,成立蜀山区。从合肥市民政局的回信中也可以看出,合肥市政府对这个内参非常重视。

五、载入史册

  在《安徽民主党派史》一书中,特地介绍了“民建安徽省委《关于合肥市区路桥巷名的四点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采纳”。笔者曾经的安徽省政协提案:《建议美菱国风搬出市区》,也被采纳实施。


  2002年3月,合肥市实行新的区划后,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如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合肥电视台及时报道了笔者建议被采纳的新闻,以及《新闻世界》《决策》《安徽政协》《安徽工运》《合肥宣传》等杂志也纷纷以《一个记者的合肥情节》《合肥新区名 凝结记者情》《我为合肥新区献一言》等再次报道。这些都将成为研究合肥市区划变动的重要资料。




 附1:《合肥何时有“区名”》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市区却无区名,一直沿用方位名称,东市,中市,西市和郊区等通用名称来指代。就像东部、西部人,并非人名一样,东市、西市也不应是区名,这与合肥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步伐极不称,迫切需要新的专用名称为市区命名。

    合肥地名见于司马迁《史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曰: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春秋时楚地,秦统一后,设合肥县。解放后,由于安徽省省会设在合肥市,使合肥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由5平方公里左右扩大到74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5万人发展到百万人口以上,截止1996年,全市人中为416.5万,其中市区人口119万。并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199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2亿元,预计1997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0亿元。目前是全国著名的科技城市,园林城市、绿化城市。

  没有区名的弊端是很多的,首先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利于各区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往。如上海的卢湾区与合肥结为友好市区,这时上海市可以省略。而假如目前合肥市某区与某县或区结为友好县区,合肥市就不能省略,因目前名为通用名称,我省的蚌埠市目前也设东、中、西、郊四个区,如不冠以市名,只简称东市区,西市区,人们就无法知道指的是哪个市的那个区。

  第二是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因东、中、西是大的方位指向,一个小规模的城市,可能暂时过渡采用一下,如城市规模一大,就无法标志清楚了。设想如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如用东、中、西来表示市区,那么区设的多,方位词也无能为为了。目前经常“扯不清”,西市区、区政府一直设在中市范围内。而中市区委、区政府一度也曾高在西市范围内,因区划中没有南北概念,目前的合肥西市区,包括了合肥中心市区内的南部地区,同样,合肥中市区内的主要部分却在市的中部及北部地区。准确地说,合肥市的中市区实际上指的是中北区,西市区应指的是为西南区。

  第三是不利于区级知名度的提高。安徽省的马鞍山市,虽然也是新兴发展的工业城市,由于一开始就有了专用区名,设金家庄园、花山区、雨山区、向山区、虽然这些区名设在合肥市中、东西区后,但这些区名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合肥市目前几个区,如不冠以合肥市名,根本无法就没什么知名度。

  合肥无区名,直接合肥市现代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及各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区名来“更新换代”。用什么新区名来取代旧区,这正是合肥市和全省人民十分关注的新话题。笔者曾设想,合肥市区内以长江路(东、西方向)和美菱大道、荣事达大道(南北方向,即原徽州路、阜阳路)构成市中心的十字 ,向外延伸至新建的十一路,形成“田”字形,以“田”字的四块分设四个区,在这四块中,选出知名度最高的公园或建筑物延用为区名。即东北区因逍遥津公园在北区内,可命名为逍遥津区;东南区因包河公园在其区内,可命名为包河区;西南区著名的建筑物为庐阳宾馆,可命名为;西北区因新建了杏花公园,可命名为杏花区。

  合肥郊区是以乡镇企业农副业为主体,有人曾设想郊区易名为合肥县,但目前合肥已管辖了县,不宜再增设县制。况且增设县制比市区划变动难度更大,而且市县同名,也易产生一些混淆。故合肥郊区,笔者认为:宜划为蜀山区与常青区。目前蜀山镇已从郊区划归市直管,具有一定规模,加上在大蜀山附近,合肥又成立了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成立蜀山区可谓水到渠成。原有郊区因常青镇已具有一定知名度,为安徽农村第一镇。而城市郊区的性质主要以农副业和乡企为主,以“常青”命名,比原郊区名称更好。

  据有关人士透露合肥目前正加紧规划新区名、新区划的设置步伐,逍遥津、包河、杏花、庐阳、蜀山、常青6个区名,只是一家之言,只是一个公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笔者认为,它们目前虽具有一定的知名和群众基础,但能否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可,广大群众的认同,还是个未知数,合肥市区究竟会冠以什么们的新名称,新的区划究竟如何规划?合肥市民和全省人民关注着、期待着……

(原载《安徽工人日报》  1997.4.17  等报刊)

附2:《合肥晚报》内参

 对合肥市区名、巷名、路桥名的四点建议

              建议一:合肥应设六个区

      合肥市至今市区无区名,一直沿用方位名称,东市、中市、西市及郊区等通用名称来指代。这与合肥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步伐不极相称,迫切需要新的专用名称为市区命名。

   笔者曾设想,合肥市区内以长江路和美菱大道 、荣事达大道构成市中心的十字,向外延伸至合肥地界成一体,形成田字形,以田字的四块分设四个区,在这四块中,选出知名度最高的公园或建筑物延用为区名,即东北区因逍遥津公园在此区,可命名为逍遥津区;东南区因包河公园在其区内,可命名为包河区;西南区著名的建筑为庐阳宾馆,可命名为庐阳区;西北区因新建了杏花公园,可命名为杏花区。合肥市南边,合肥经济开发区与常青镇合并,拟成立常青区。合肥市西面,以高新区、蜀山镇为主,成立蜀山区。

建议二:“五里墩”改为“西园”

   作为华东最大的、安徽省会第一座大型立交桥,延用“五里墩”这个桥名不妥。建议命名为西园立交桥。其理由—一是五里墩为当地郊区乡村旧名,从解放前一直延用至今,名称不点土气。二来五里墩地名,

在安徽省及合肥市雷同的很多,仅在合肥市就有五里岗、五里拐、五里井。三是该立交桥与附近的西园新村,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建议三:黄山巷改为孤山巷

   今年10月1日起,我省正式实行《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该办法中规定:“一个城镇内的街、路、巷、居民区、广场名称,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和建筑物名称不应重名,并应避免同音”。但在合肥市,有一条黄山路,还有一条黄山巷。

   合肥市黄山巷位于市中心城隍庙市场旁,其得名源于巷口有个黄山电扇厂,但黄山电扇厂早已搬迁,约定俗成的黄山巷不宜再用。笔者认为:拟以小孤山巷名称较为合适。小孤山乃是安庆市江心中的一个小洲,作为安庆路上的一条小巷名称,在地理位置上,与合肥市以合省各地地名为主的命名风格一致,二来,这小孤山与黄山有一字相同,变动较小,三来,这“小”字也符合其巷之小,名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简称为孤山巷。

建议四:恢复徽州路阜阳路路名

   合肥市的南北大通道原来是以徽州和阜阳两个地名来命名的。前几年,合肥市把这两条主要道路和名称拍卖给了两家大企业。首先是违背了《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第二,是把企业风险强加在城市头上。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在企业红火时,以企业(或产品商标)来冠名市内路名,副作用还不十分明显。一旦企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企业或产品的不良影响,就会影响到城市形象。第三是用企业名称命名合肥市道路,破坏了合肥市以合省各地地名命名道路的风格。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