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同行践初心 提能砺为开新局

──滁州民建扎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

作者:石陈超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022 发布时间:2021-08-06 08:20:02

今年以来,滁州民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履职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补短板、扩优势、建机制、促提升,发展呈现“履职实效强、工作亮点多、队伍状况佳”的良好态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市委”。

一、抓制度建设,提升效率效能。将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为切入点,用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完善工作运行制度。对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参政党建设等三个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市委员会全体会议、机关财务管理等10项制度,制定微信等新媒体使用行为规范,实行支部工作全程纪实,做到有章可循、依规而行。二是完善责任落实制度。成立履职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系点制度,市委委员定点联系各支部、小组,全年实地指导不少于3次,参与活动谋划、督促提醒等。今年,7名市委委员已到支部指导工作17次。三是完善榜单公示制度。编制“名剑、活力、亮绩”三榜,其中“名剑榜”公布每年会员受县级及以上表彰情况,“活力榜”公布会员全年参加支部活动情况,“亮绩榜”公布7个支部年度考核情况。对支部活动参与率低于50%的会员,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获得“优秀支部”的,次年支部人均活动经费增加25%。

二、抓争先进位,提升标杆标准。以省市量化考核为“指挥棒”,省内主动对标合肥,省外对标扬州、湖州、上海长宁等地,用考核结果来检验活动成效。一是常态化推进社情民意。挑选30名优秀会员成立参政议政委员会,制定工作守则,市委及时将社情民意采用情况向会员所在单位通报表扬,激发工作热情。今年上半年,社情民意被民建省委采用9篇,采用量居市级组织第二,2篇社情民意得到市委书记、市长批示。二是兵团化推进调研协商。坚持“不调研、不提案、不建议”,分课题抽调骨干会员成立专班,力求问题找的准、意见提的对、建议提得实。在7月份刚刚召开的省政协“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助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上,滁州民建被采用1篇口头发言、1篇书面发言。三是专职化推进信息宣传。分支部择优挑选1-2名年轻、文化素养高的会员担任组宣员,协助做好活动组织、信息宣传等工作,并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新闻宣传工作连续三年获全省一等奖,2020年在市委统战部专项考核中位列市各民主党派第一。

三、抓教育培训,提升素质素养。坚持政治教育、业务辅导两轮驱动,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的会员队伍。一是政治教育有声有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委主委分4次带领市委委员、支部主委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3月份,邀请琅琊区委党校教授举办专题报告会,全程在新安晚报网络平台直播,浏览量达到3000多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二是业务学习紧抓不放。紧扣参政议政、理论研究、凝聚共识等能力,每年高规格分类举办全体会员政治思想培训、参政议政培训、组宣员业务培训,邀请民建省委、市政协、市委党校领导专家前来授课,实现60周岁以下会员培训全覆盖。三是实践教育丰富多彩。组织会员赴嘉兴南湖红船、天长抗大八分校等追寻红色足迹,坚定合作初心。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民建组织互动交流,开阔视野、推介滁州、促进合作。目前,已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河北区、上海长宁区、扬州市、嘉兴市等地民建结为共建单位。

四、抓载体创新,提升活力动力。针对新阶段会员队伍履职能力建设新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发展源头把控上,将履职能力考核“前置”,要求发展对象学习会规会纪、参加支部活动、撰写参政议政材料,定期向组织“交作业”,扣好入会第一粒扣子。在队伍人心凝聚上,开展支部活动阵地“民建心苑”标准化建设,明确“三统、四有、三公示”建设标准,7个支部、1个小组实现固定活动场所全覆盖,并配齐了办公用品,做到组织有形象、活动有场所、学习有阵地、内心有归属。在工作业绩激励上,主动推荐骨干会员参加省市各类培训,积极为参政议政成绩突出、社会服务踊跃的会员使用、重用创造条件。目前会员中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4人,副县级以上领导职务5人。在特色品牌打造上,针对以往形式单一、高度雷同的支部活动,引导支部结合实际打造特色品牌,做到“一支一品”。“送健康进社区”“巾帼心”“法律+” “千秋大讲堂” 等,都已成为全市统战工作亮点品牌。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