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医校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的提案

作者:张秀芹 责任编辑:王军军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2065 发布时间:2021-06-28 09:09:48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近年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呈增多趋势,自闭症、狂躁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个人身心健康,还对他人的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或者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深刻,教学计划不能很好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课时安排不足。另外,学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甚至将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混淆起来。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是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学校很少开展相关活动。

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习成绩服务上面,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气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探究。

三、缺乏经费和硬件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教师。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出身科班的还很少,大部分都是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因而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经费和硬件设施设备的缺乏也是开展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阻力。

四、孤军作战,且浮于形式。在辅导上偏重于学校,忽视或者淡化了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配合,普遍存在关起门来搞的现象。大多数学校还是仅仅局限于上几节课,搞几个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这些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操作,不可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五、缺乏硬性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的约束。大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没有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没有相映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也缺乏具体的规格和配置要求;对使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没有明确规范;没有建立定期检查评价制度,这些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六、学校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缺乏专业评估、诊断。快速处理和救治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通道不畅通,致使广大青少年在发生心理危机时,不能获得专业医疗救助。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决定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的关键,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全面统筹多个部门协调合作,搭建一个有主管校长负责的机构,成员由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共同组成,在每学期的开学初要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总结。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很多的心理问题均来源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是很有限的。我们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教子行为。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本着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检测,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工作,这可以有效地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查找出来,然后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

四、全员全方位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办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二是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三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热线,心理信箱,让学生能自由吐露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宣泄掉心中的苦闷。

五、建立医校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医校双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如:邀请医院专家讲授异常心理的诊断、早期心理疾病的甄别、心理疾病评估、心理危机干预等,实现专家学者联动,确保青少年出现心理疾患或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得到诊查和救助,同时切实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的心理危机等意外情况。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