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五”期间优化和稳定我省芯片产业链措施的建议

作者:张会恒 责任编辑:王军军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6821 发布时间:2021-05-08 09:37:57

芯片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我省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芯片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优势,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装备和材料等全产业链。

一、问题及原因

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芯片、集成电路等“卡脖子”技术的封锁力度加大,加大了我省芯片产业链安全风险。因此,“十四五”规划要着眼于建立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链。二是据初步统计,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芯片产业相关十三五规划,并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四大芯片产业集聚区,我省面临着来自于芯片产业发达地区和后发地区的双重竞争。在此背景下,优化和稳定芯片产业链成为我省芯片产业“十四五”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作出科学规划。

二、对策措施

优化和稳定我省芯片产业链关键在于实现技术突破、特色发展、材料保证、资金保障。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四方力量助推技术突破

芯片产业链稳定性差主要原因是企业远未掌控芯片产业核心技术,特别是芯片制造光刻机、刻蚀机等是关键装备核心技术。一是通过国际合作缩小技术差距。通过省内龙头企业逐步开展海外并购,实现与台韩日以及以色列、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芯片企业的合作,缩小与世界龙头企业的技术差距。二是当加强与江浙沪的技术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芯片产业链体系。上海的全产业链、江苏的封测、安徽的制造、浙江的设计各有侧重、可以形成很好的产业互补。三是深度挖掘军民融合潜力,缓解民用芯片被西方卡脖子状况。重点推进合肥、蚌埠等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基地建设,催生技术创新。四是借力人才引进跨越技术壁垒。加大从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成建制引进人才、争取更多的台韩日芯片人才来皖工作。这是我省芯片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跨越国外芯片技术障碍的现实选择。

(二)省内产业合理空间布局与长三角合理产业链分工实现特色发展

立足自身科技优势与产业基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我省“十四五”优化芯片产业链的基本原则。在省内,要逐步形成了以合肥为核心,蚌埠、滁州、铜陵、池州、芜湖等城市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在长三角,要形成我省以设计为龙头、制造和封装测试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除了巩固扩大制造环节优势外,至少重点考虑在以下环节突出我省特色,以实现芯片产业链完善和稳定:一是芯片设计。我省应当利用创新资源优势,补齐长三角芯片产业链设计环节的短板。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从我省芯片产业重大需求出发,聚焦高端先进工艺、系统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三是纳米级芯片技术。我省芯片产业要想实现赶超、纳米级芯片技术将是弯道超车、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四是人工智能芯片。5G时代的到来和AI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未来人工智能芯片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均尚属于萌芽阶段、我国未被发达国家拉开较大差距的背景下容易实现我省的超越发展。

(三)发展各种芯片材料以丰富“皖芯”产业链

芯片之争就是材料之争,长期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美国企业垄断的芯片材料,只要我省成功投产,基本都是填补国内空白。在发展路径上,一是引入一批重点企业,开展一批重点项目,形成重要的材料生产基地;二是主要是依托合肥新站区、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等,发展各种芯片材料,填补国内空白,丰富“皖芯”产业链。

(四)争取国家更多资金支持并积极培育产业投资基金

芯片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我省除了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外,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充分利用我国设立的一期和二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发展基金2千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总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元的机会,在一期我省获得支持极少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刚设立不久的二期基金的更多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工信部集成电路“芯火”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科技部 01-03 国际重大科技专项等在我省布局。二是加快省芯片产业基金募集进度。积极发挥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在皖设立芯片基金,使投资基金、各类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在我省聚集。我省虽然2014年和2019年先后设立300亿和75亿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但与总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十四五”可以考虑加大这方面的资金融通力度,并着力解决由于社会资本顾虑较多导致的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筹集进展缓慢问题,推动我省芯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