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归来,天下无片

作者:杨云逸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599 发布时间:2021-04-21 08:45:36

平素喜欢饮茶,也爱研究茶。最近几年,跑了不少茶园,尤其是安徽几大名茶的核心产区都去过了。

到了田间地头,喝了正宗的当季新茶,不断向当地茶农、制茶非遗传人讨教茶叶知识,才逐渐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觉得某种茶叶不好喝,不过是浪得虚名而已,那只能说明你还没喝到原产地的这种茶叶。某种茶叶之所以出名,绝对有它的独到之处,是几百年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

比如现在市场上仿冒最严重的黄山毛峰,已沦为低端茶的代名词,几乎任何师出无名的劣质茶叶都可以叫毛峰,毛峰成了没有特点不上台面的大路茶。

但其实真正的黄山毛峰产于歙县富溪,用的都是高山鲜叶,特点是回甘好,味平和无涩,芽头瘦而紧致,冲泡须用山泉沸水,经五六泡仍有余味。只有喝过了真正的富溪毛峰,你才知道毛峰的好。

对于六安瓜片,先前我也是存在误解的。没去齐山村之前,瓜片给我的印象就是要么青味重,要么涩味重,要么炭火气掩盖了茶香,反正就是觉得瓜片不过尔尔,纳闷名气怎么就这么大?

带着疑惑上网去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六安瓜片不但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竟然还有红色血统,新四军将领抗日之余也爱喝瓜片。建国以后瓜片曾长期是中央军委的办公用茶,周总理临终之前,还要求护士给他泡一杯六安瓜片……读着这些轶闻趣事,我才隐隐觉得六安瓜片大不简单。

为了一探究竟,彻底解开我心中的谜团,去年谷雨前一周,我去了一趟六安瓜片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

齐山村座落在大别山脉齐头山脚下,两面夹山,谷底溪水穿村流过,清澈见底。村里只有一条长长的小路,民房均是倚山而建,耕地极少,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园地散布其间,地里的油菜稀稀疏疏地开着黄色的花,显得寂寞而娇艳。

我们是中午一点多到的,饥肠辘辘,下车就找饭店,没想到村里竟然没有一家小饭馆,只有一家小超市。经与老板商量,用咸肉和刚采的春笋下了几碗面条给我们充饥。吃完饭有了精神,我把整个村子跑了一遍,家家户户在忙着采茶炒茶,知道我们来买茶叶,对我们都比较热情。

经过小超市老板推荐,我们找到了当地瓜片非遗传人李总,他家的茶场上规模,雇的人也多。李总一看就是手艺人,皮肤粗糙黝黑,说话慢条斯理,眼神看起来很和善。

据李总介绍,他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子里,以制作六安瓜片为业。瓜片清代以前叫齐山云雾,后改称六安瓜片,树种为齐山中槠叶,茶园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上,以齐头山上蝙蝠洞、蟒蛇洞周围大约5000庙茶园为核心产区,山高林密,气候寒冷,常年云雾缭绕,瓜片品质为最佳。

李总还特别强调,齐山的瓜片不存在明前一说,鲜叶采摘时间一般为每年谷雨前后10天左右。制作共分摊青、炒制杀青、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5道工序,炒制用一把扫帚两口斜锅,锅又分生锅熟锅,下生炭火,火的温度极讲究,过高过低都不行,视鲜叶老嫩度和放多少随机掌握。总之炒茶师傅必须手法娴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瓜片成茶的好坏,全靠炒茶师傅的经验与悟性。

与李总一边谈茶一边品茶,他家当天出产的瓜片我们都喝了好几遍,感觉整体品质都不错。

最令人惊艳的是头采高山瓜片,鲜叶采摘时间是4月15号,此茶冲泡后观之青翠欲滴,入口平和无涩,也无炭火气,唇齿之间弥漫着浓郁的兰花香,而且久久不散,回甘不断,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周总理临终为什么要再喝一杯瓜片的道理了,他老人家喝的瓜片应该就是齐山的高山瓜片,而我们平时喝的瓜片,天知道是哪座山的李鬼茶叶,用李总的话讲,市场上的这些所谓的瓜片,只能统称为“六安片茶”,而不能叫“六安瓜片”。

在去齐山之前,喝了那么多的瓜片,都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过我,瓜片的精髓与美妙其实就在兰花香。没有了兰花香,瓜片就失去了魂魄,就是没有身份证明的“六安片茶”。

我为此求教于李总,李总讲齐山瓜片兰花香的成因很复杂,大致与当地海拔、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关系,与齐头山遍布兰花、杜鹃花、其他不知名的花亦有关系。总之一句话,就是齐头山独特的“小气候”使然。

不知不觉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天色将晚,我们买了茶叶趁亮出山。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远远望去,响洪甸水库时隐时现,山坡上的茶园一片又一片,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这,也许就是六安瓜片“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缘故吧!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