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乡村旅游品牌——访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安徽日报记者 聂扬飞

作者:宣传部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097 发布时间:2021-03-11 11:37:31


■ 安徽日报记者 聂扬飞

“乡村旅游在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潜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传统乡村经济附加值、调整优化传统乡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表示。

“安徽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特别是皖南山区一带,保留了大量古村落,可以有效利用,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李修松介绍,安徽黄山市出台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办法》等10个规范性文件,先后实施“保徽”“改徽”“建徽”工程、“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在保护利用古村落及各类古建筑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当地利用古村落文物文化资源,探索路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地达100多处,形成了民企独资保护利用的“宏村模式”、政府主导国企经营的“西递模式”、财政扶持民企经营的“呈坎模式”、国企开发村企合作的“唐模模式”、省外独资村级协助的“祖源模式”等。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关联产业,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李修松以黄山黟县为例,2018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达到1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亿元,占全县当年GDP的51%,30%的居民不同程度从中获益。除物品营销、餐饮、旅馆、交通等快速发展外,诸如民宿客栈、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休闲养生、写生基地、文创产品开发等百业兴旺。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古村落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乡村旅游发展和古村落保护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李修松坦言,他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仍然存在保护经费缺口较大、文化内涵发掘利用不够、部分法规需要完善突破、乡村旅游缺乏特色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新发展。

李修松认为,“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巩固扩大现有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应用新模式、引进新技术,以创新激发活力,靠开拓赢得未来。要注重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形成区域性特色产品,皖南山区要推进山上山下、城市农村联动、连片发展,推进由观光旅游为主走向休闲度假、夜间旅游等全面发展,真正打造全域性、世界性旅游目的地。要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加强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健全省、市工作机制,推动规划落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实现新的更大丰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