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的作用需要地方政府强化对民营资本的传导作用

点击量:5089 发布时间:2009-09-30 10:03:47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旨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府扩大投资、放松信贷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了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大。

 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是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所涉及的领域多数是政府主导的行业。中央政府明确传递了恢复信心和恢复市场的信号。但能否真正拉动内需,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否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运作项目,调配资源,撬动民间资本。如果说中央政府投资属于乘数效应的一级传导,那么,地方政府只有发挥好二级传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投资价值。
   
从理论上说,在经济下滑周期,加大政府财政投资的力度,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能够熨平经济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由于受资金供应和投资机会的限制,市场投资人的投资意愿并不强烈,政府在这个时机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对市场的挤兑效应很小,各地方政府若加以充分利用,能够很好地起到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对4万亿元的带动效应并不看好。浙江省某民营企业的一老总认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不可能从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得到真正的实惠,这种政府投资带动不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投资。

    第一、信息不对称制约乘数效应的传递。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供求双方只有在信息较为充分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4万亿元投资多数涉及的是政府主导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垄断性和部门垄断性。这种垄断特性,使得市场不能充分了解政府的投资动向、相关政策、受益群体等信息。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信息也不完全了解,这中间需要一座桥梁来沟通政府和市场的诉求,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作用。
   
第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制约乘数效应的传递。4万亿元投资以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为先导,通过财政投资来带动民间资本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一个时间上逐步推进、空间上逐步扩散的过程。对于民间资本而言,他们对这一过程的路径演变所做的预期是不确定的,特别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更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忙于项目申报,这些项目具有很大的趋同性,且相当一部分属于已有十一五规划中的项目,既没有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又与当前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受惠于本轮4万亿元投资的疑惑。
   
第三、传递过程走样的预期制约乘数效应的传递。任何经济政策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就是说政策从制定到产生效果必须经历一段时间。因此,中央在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意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的时滞性。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往往只注重出手要快,而忽视了措施要准。因此信号传递的不准确性加重了市场的悲观预期。
   
恢复市场信心,关键在于疏通乘数效应传导机制。针对4万亿元投资计划,需要运用有效的途径实现宏观政策和微观市场之间的衔接,通过高效的市场化运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乘数效应。目前,城投公司多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在4万亿元投资落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建议地方政府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城投公司在疏通乘数效应传导机制方面的作用。
   
第一、公开信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政府应该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城投公司的角色具有特殊性,既了解政府的投资动向,又直接面对市场进行招商引资。以城投公司为平台公开政府的投资动向,可以很好地建立政府和市场的沟通桥梁。
   
第二、精选项目。落实4万亿元投资,地方政府必须制定适合地方特色的投资计划,降低不确定性的风险。城投公司作为直接面对市场进行项目融资建设的主体,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城投公司了解本地市场的容量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制定合理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
   
第三、提高效率。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必须建立有效的项目运转机制,提高运作效率。首先,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划清双方的项目边界条件;其次,城投公司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参与进来,加快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最后,地方政府可以针对4万亿元投资项目出台合适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以保证政府投资效应的快速发挥。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