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头

作者:何志铭 责任编辑:王建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17060 发布时间:2021-03-04 09:32:23

上世纪50年代,紧挨着安徽省公安厅的西头是一所省级监狱——安徽新生棉织厂,干部、职工的生活大院也与其相连。两个单位之间横亘着一道墙,而这道墙从未能阻隔住两个大院的孩子们的“自由往来”。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正对着“新生棉织厂”大院的大门,起初两个大院的孩子在放学后分头走各自的大门回家,熟悉后便到双方大院去玩,为图便利,有时就翻越墙头。翻墙头既要创造条件又要讲究技巧,首先用砖块或硬物敲击墙面,砸出方便手抓脚蹬的凹垱,然后脚踏凹垱,双手拽墙,跨腿翻身,便坐在了墙头上。若墙头不高,即可反身扒墙,顺墙下跳,往下一蹲,便可安全着地。若是高墙,便要在墙缝里钉上木头楔子,做为落脚的踏板和抓手,也可借助墙边的树,或紧邻的建筑,实现翻越。

练就了翻墙技术,两个大院的孩子们便不再走“寻常路”,而是习惯于“超近道”了。那时候的两个大院,每个星期都会分别在各自大院的操场上放一次电影,我们也会提着板凳翻墙到对方的大院去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鸡毛信》、《半夜鸡叫》、《英雄儿女》、《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沙家浜》、《平原游击队》、《打击侵略者》等,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些经典的电影台词我们可以倒背如流,模仿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向我开炮!”、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等。到后来,“新生棉织厂”搬迁了,翻墙去公安厅大院看电影或电视等的次数就愈发频繁了。

为阻止“越界”行为,大院保卫科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墙顶插玻璃碴子、抹柏油,甚至糊上金黄色的“人体内脏消化吸收食物后的残渣”。尽管如此,也没能阻止“人民群众”向往“自由便利”的行为。发展到后来,不仅翻墙头,还把墙头打出个洞,可以钻过一个人,到洞越来越大,最后半堵墙倒下,形成了一个大缺口。这墙洞是补了打,打了补,白天补,晚上垮,刚堵上,转眼通,如同电影中的情节,我们个个是“李向阳”,个个是“飞虎队”队员,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我小时候长得瘦,不上学的时候就在大院里游荡戏耍,翻墙头、爬房顶身轻似燕,无论墙头顶是平的还是圆的或是尖的,打着赤脚都可以在上小跑。大院挨着环城马路有一段2米多高的灰砖墙头,我常常翻过去到环城马路的树林里去玩。夏日里,抱个毛竹筒子翻过墙,和小伙伴们到黑池坝里游泳,如今的泳技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翻墙头的最痛彻心扉的一次记忆也是最后一段记忆,是我某次打着赤脚从墙头上跳下来,泥地里不知什么时候有了一段尖锐的铁丝网,尖口朝上,我好巧不巧的正对着尖口跳了下去,右脚大拇指都被捅穿了,从此以后,翻墙头少了一位英雄好汉,多了一个老老实实走大门的少年。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