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68(十六)

——插队生活拾零

作者:邵体平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489 发布时间:2021-02-22 09:38:40

十天返青,十天拔节,十天抽穗,十天灌浆,麦子黄了。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金色的喜悦。

收麦季节,滥子和我最为关心和得意的,便是哄赶地墒里的“叫天子”,叫天子是一种雀,体积几乎比麻雀还要小上一圈,叫天子和麻雀习性有别,与成阵儿结伴飞的麻雀相反,叫天子常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极机灵,“喳喳”地叫个不停,在天空中飞得极快,有时你看它飞得好端端的,它会突然中了邪一般,收拢双翅,一个跟头直竖竖地耍将下来,半空的云端如一本打开的书本,猝然抖落,掉下来一只逗号,箭一般地冲向地面,却又能极稳当地隐藏于密密的麦子地里。待你记住它下落的方位,轻轻地蹑手蹑脚,前去趟它,竟丝毫也觅不到它的影子了,正奇怪地恍惚间,它又会从你的眼皮子底下,甚至从你脚边“忽”地一下腾空,嘲笑般地“喳喳”远去,叫天子的起与落,都是在瞬间完成整个动作的连贯,没有也无须任何过渡的准备和调整。

我没曾捉到过一只叫天子,只和小滥子在麦子地里端过它的窝,盘盘的枯草间,是一只拳头大小的露天小巢,内有数枚指甲盖般大小的蛋,花色。

苦中寻乐,麦子全收上了场,这是农人们最为高兴地时刻,闻到了麦香,就等于眼见能吃上新磨的麦面了。

叉把扫帚扬场锨。先是晒场,麦子摊开了,晒明晃晃的日头,麦秸杆发出耀眼的金光,这还要不停地翻抖,牛们则被套上沉沉的木梭头,轭下拖着圆圆的石滚子沿轴心儿转,脱粒。

打场是壮男劳力的事,与其它农活比,相对来说,技术含量高,又是力气活,我根本沾不上边,生产队长严长力挺着他的大汽蛋,领着一帮男劳力打场。石头滚子周而复始,碾过无数遍后,便可用三岔或者二岔的木钗子挑起麦秸杆子,蓬蓬松松地抖,抖尽麦粒,然后聚拢,叠箩。

所谓叠箩,就是将抖尽麦粒的麦秸杆,箩起,高高地摞一起,再将铁钗直竖竖地扎进层层叠叠的麦秸,按倒,用脚尖死死地抵住铁钗杆头的另一端,利用杠杆作用的原理,玩杂技般地顶起箩,举过头顶,堆成高高地麦秸垛子,这很有讲究,垛不好,外观难看不说,阴雨天还将漏水,行家垛起的麦秸垛子,处面一层淋湿,扒开了看,麦垛子里面却是极为干爽的。

蓝天,白云,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麦子。

扬场。更是画出的一幅优美无比的图案,大多是老把式上阵,背对风向站定,稳稳地叉立双脚,木锨头搓起满满当当的颗粒,当空扬洒,头顶上方,就刷地荡过一片金黄的孤线,落于近前赤足之下的,便是颗粒饱满的中间有一道小缝的麦粒,稍远,就是麦瘪子,再飘远了的,则是麦芒和秸皮碎屑草沫了。

那一方,麦子产量低,毛来稀,一亩地,满打满算,也就只能打个三四百斤,完过公粮,所剩无几,每人也就只能分配个二十多斤新麦子,农民就将其磨成一条龙的面,不白,是连麸皮在内的,个个吃的香得很。

                                                                           

                                                                                                                                (待续)

                                                                                                          作者系民建蚌埠市委原办公室主任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