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唐·刘禹锡《春词》
心因景动。
这个春天,竟觉得春光是如此的明媚。走出了寒冬,愿接下来的事情,一切释然,顺风顺水。
出去走走。赴一场春宴,抵达一个秘境,做一回隐士。
满眼春光,空气中平添了柔柔的婉约氛围。站在河岸边,但见雾气梦幻一般笼罩在河面上,鱼虾快活得在溪里游来游去,相互嬉戏。河滩上的芦苇,河中央裸露的滩渚,还有河岸的村庄和树木,舍如画,清流缓,显现出一派活力景观。恍惚中让我遥想起从前的古人,他们是骑着毛驴还是缁衣草鞋,是挑着担还是牵着马行走其间,这些,我们已无从知晓了。
按照哲人的说法,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我们也就不能两次看到同样的花开、同样的山光水色。似乎就是如此。一春又一春,花颜易逝,唯有眼前的美景经年累月潜藏人间。山不高而灵秀,水不深而澄清,大自然自有乾坤。逗留其间,那种不在五行中的感觉,非三言两语可以形容。仰俯赏玩,极为安静,偶尔几声鸟鸣透过树枝,四散在花花草草上,尘世烦腻消遁得干净。
初春的气息令人陶醉,四周湿润,空气绵软、清甜,空气中充满了浅绿。这种感觉不要太好!这景、这季节,难道你还未感觉,还未知晓?这些都不是虚有之词,我所描绘的,其实正是这早春之景。初春偶尔能看到几个小小的花蕾,半掩着小脸巧笑倩兮,她们都还是待字闺中的少女,未到出阁的时候。轻飔微微的吹拂着,给这个季节平添了许多的快乐与舒畅;“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燕子的到来、桃花的开放、鸟儿们的歌唱。杨柳也是初春中的一份子,它抽出了新芽,缓缓生长,那纤细的腰肢,在微风中“舞蹈”着,那舞姿没得使路人也陶醉于此,无法自拔!这景,为这季节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时时刻刻地为路人绽放与歌唱……
文字在表达意会的东西时,往往有着局限性。无奈我才疏学浅,为眼前的美景却表达不出深深汗颜!清人王国维提炼治学“三境界”时,不得不借用宋代三大词人的语句,至今让人回味。《五灯会元》里,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三般见解,似乎也只有意会才可参透,一说即入俗套。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生会错过许多风景,所幸,我处处留心,不忍辜负这远离喧嚣的美丽。用心品读这里的一石、一水、一树,如沐甘露、如饮佳茗。我默默地翻着日子的繁华与落寞,但我不会犹豫,纵使昨天是空缺的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