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组织建设几点思考

点击量:7796 发布时间:2008-07-29 13:43:43

章 兵 基层组织是民建的细胞,基层组织建设是融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于一系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党的全部工作。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是摆在全会会员和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及在基层组织如何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等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基层组织定位 民建成会基层组织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机构中最小的组织单元。包括支部、总支部两种组织形式,是实现会内政治任务的基础,《公章》第五章第三九条所谓“会员为本,支部为根”道出了基层组织的重要性,估且称作“根本论”。既为根本,就是基础。发挥作茧自缚用,功能巨大,而无表面风光。基础不牢,万丈高楼犹如空中楼阁,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基层组织既然定位于基础,根本地位就要发挥其基础根本之功能。一方面,会中央、各级地方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组织的作用,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基层组织给予、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各基层组织要积极履行其职能,全面实现《会章》中明确的基层组织六大基本任务,努力把基层组织建成设成“自我教育的学校,参政议政的桥梁团结互助的集体,培养人才的基地” 二、基层组织制度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建是参政党,是政治联盟,不同于军事联盟,经济团体,学术性团体等其他团体形式的联盟,而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所以,要增强会内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会内整体素质和发挥参政党职能,加强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是工作经验的升华和规范。结合《会章》规定和令中央,及各地基层组织经验。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可分为以下几种制度: 1、学习宣传制度有内容、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 2、民主生活会制度。 3、支部活动组织办法。 4、考勤制度。 5、信访及联络制度。 6、财务公开制度。 7、支部主任、支部成员工作职责。 各种规章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有考核,辅助以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内容丰富化,基层组织呈现出一种主动参与、良性互动、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氛围,使会内认同感和回归感。会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层组织才能真正建设成为“自我教育的学校,参政议政的桥梁,团结互助的集体,培养人才的基地”,发挥“基础”、“根本”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基层组织民主建设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关于政治建设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国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战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民主党派之一的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在会内,特别是在基层组织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内容的民主制度建设。可以说,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民意人心。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民主是一种手段;需要程序、制度来深化;民主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积极稳定地推进会内民主。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要大胜推进,不要错失良机,推进会内民主要有程序,最重要的是依靠“会章”。 选举是民主过程中最关键、最敏感的环节。有创新,才会有价值,突破才会有作为。成思危主席说过:在基层组织选举中,为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可以采取直接或海选方法,产生支部(总支部)委员会,由此种方式选举产生的支部委员会,是受到广大会员十分信任的,有十分强的权威性和凝聚力。这种选举方式,在民建马鞍山市三个支部委员会成立时己试验,效果是非常好的。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