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民建

——张宝瑾保护民建档案纪实

作者:邵体平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5628 发布时间:2020-10-15 09:08:51

张宝瑾,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委员会原副主委,面善、慈祥,堪称一位识多见广态度和蔼,可亲可敬的长者。宝瑾老人身材高大,气度不凡,虽耄耋之年,身躯却不见丝毫佝偻,腰杆笔直,脸庞红润,秃顶,发白且稀疏。他精神矍铄,声朗音脆;思路清晰,谈笑风生,颇具大家风范,那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厚厚地镜片后面,透过两束睿智的目光!

1924年,张宝瑾出生于怀远的一个商人家庭。童年时代,张宝瑾是看着淮河的白帆,听着淮河的船歌,枕着淮河的波涛,喝着淮河的清水长大成人的。在家乡怀远,张宝瑾读完了小学,初中。16岁那年,张宝瑾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东方大都市上海早已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上海法学院决议内迁,经艰苦跋涉,辗转迁至皖南瑶溪。1942年9月,稍事安顿的上海法学院即着手招收新生,准备复课。复课之初,上海法学院瑶溪分院设有法律、经济、政治、会计、商专诸系科。经过严格应试,远道辗转前来投学的19岁的张宝瑾考取了上海法学院会计本科专业,成为上海法学院以避战乱内迁皖南山区的首批200多名新生之一。

名师垂范,桃李满园。张宝瑾后来之所以早期加入民主党派,半个世纪的情愫不改初衷,兢兢业业长期服务和供职于民建蚌埠市委机关,究其源,其原始的动力是和母校老一辈领导人褚辅成、沈钧儒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一生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长期熏陶及众位师长的治学精神和师德风范潜移默化的感染分不开的。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预示着张宝瑾的家乡就要解放,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这使得两年前毕业,深受上海法学院院长褚辅成老先生、教务长沈钧儒民主思想的薰陶和影响被留在母校,当了两年助教的张宝瑾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不已。应对故乡淮河涛声的深情呼唤,张宝瑾决意离开上海,回到生他养他的淮河岸边,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点实事。

1952年9月1日,蚌埠大马路工商联的后楼上,围观者众。“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委员会筹备处”正式挂牌,并分别报请蚌埠市军管会和中共蚌埠市委会备案,这是民建在安徽省率先建立的一级地方组织。

半年之前,张宝瑾就曾脚踩蚌埠大马路上那用无数方整齐划一的长方形石块铺就的路面,只身来到这里求职。选择民建,张宝瑾无疑是受了母校“团结、民主、进步”口号和思潮的影响。当时,负责奉命筹建民建蚌埠地方组织的蚌埠市工商联主委潘锷章先生亲切地接待了张宝瑾。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才不足,干部奇缺。眼下,能有个上海法学院会计本科的毕业生主动找上门来,岂不乐哉?潘锷章满面红光,兴奋异常,他热情地介绍张宝瑾去民建蚌埠市委员会筹备处工作,张宝瑾很乐意地接受了,他义无反顾地立即前去报到,并于同年加入了民建,在民建机关,张宝瑾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不讲价钱,任劳任怨,身兼数职,一个人挑起了会计、宣传、秘书、总务的担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民建蚌埠市委员会初建时期的繁重任务,张宝瑾的“能干”,得到民建蚌埠市委会领导的高度赞赏和信任。一晃,几十年的光荫过来了,民建蚌埠市委机关的会务工作竟然成了张宝瑾的终生职业。

当初,民建与工商联相互配合搞调查研究,组织会员学习,在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前前后后,机关人手少,工作量大,为此,青年张宝瑾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始终不渝地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民建事业。

以苦为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张宝瑾回想这辈子从青年步入古稀,近半个世纪没有离开过民建这个家时,他不禁感慨万端,脱口而出:“情系民建,会荣我荣。有这四乐,此生足矣!”

1998年4月,民建中央宣传部安冠英副部长来到民建蚌埠市委员会进行专题会务调研,当安冠英副部长问及蚌埠民建组织的有关史料时,张宝瑾为民建中央宣传部提供了自己撰写的《建国初期民建在蚌埠建立地方组织概况》一文。另外,还提供了由蔡洁臣为首的史料组编撰的《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委员会史料简编1952──1983》以及由张宝瑾主笔编撰的《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委员会史料简编1984──1992》两本资料汇集,全面系统准确详尽地反映了民建蚌埠市委员会成立以来的沿袭状况。

更令人出乎意料地是,民建蚌埠市委员会还向民建中央宣传部安冠英副部长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出自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组织处的函件及其它档案等珍贵史料,此举,理所当然地受到安冠英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若说这些民建蚌埠市委最初的珍贵历史档案,于乱世之道得以避免散佚的厄运,完整无缺地保存至今,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史料,张宝瑾、蔡洁臣功不可没。

中国民主建国会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1945年12月16日成立于四川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民主建国会继续发挥了更大的历史作用,1952年9月1日,民建蚌埠市委员会正式成立。1952年10月,张宝瑾加入民建,1956年,张宝瑾任民建蚌埠市委员会宣教组组长、民建市委会支部主任;1958年,张宝瑾任民建第二届市委会秘书处处长;1963年,张宝瑾在民建第三届市委会继续任秘书处处长。

    1966年,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扰乱。民建蚌埠市委员会亦被迫停止办公。民建市委机关的干部一部分到种鸡场劳动,一部分看守机关。1968年10月,全体干部一锅端,下放到郊区老鸦湖“104”干校,后又从“104”干校转移到郊外的种鸡场。当时负责民建市委机关档案的蔡洁臣老同志和张宝瑾等人,无论走到那里,总是带着一只毫不起眼的小木箱,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般,绝不轻易打开示人。此中,典藏和保存的正是这批民建蚌埠市委员会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市郊的养鸡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秋交替,寒暑易季。伴着雄鸡司晨的喔喔报晓,珍贵的历史档案与腥臭肮脏的鸡粪同在,这不是笑话,更不是童话。历经劫难痴情在,吹尽砂砾始见金,10多个年头过去了,民建蚌埠市委员会的这一批珍贵的档案史料在小木箱里安然无恙,完整无缺。再现之日,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不仅显示出了它真正的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更显露和展示了民建蚌埠市委的同志对民建组织的一片忠心和赤诚。

1979年5月,中共蚌埠市委统战部宣布各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恢复活动,民建蚌埠市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又重新开始了活动,蔡洁臣、张宝瑾等同志们兴奋地背着小木箱从郊外的养鸡场回到了民建蚌埠市委员会。这,便是那一木箱档案史料的传奇般地经历过程,一个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的见证缩影。

每每谈到民建,张宝瑾都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那熟悉的一张张陈旧了的经他亲手购置的办公桌椅;那一页页由他书写的纸张发黄的档案墨迹,宛若张宝瑾眼瞅着长大的孩子一般,随意从中举出一例,取出一张发黄的纸张残片,一杆秃头的毛笔,似乎都能截取一段见证历史的横断面,都能引发一往情深的张宝瑾讲述一段十分动人,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他半个世纪的情愫使之然也。而这些,无不包含着张宝瑾毕生心血,也很令张宝瑾感到由衷地欣慰。

为此,言及民建,张宝瑾无所不知谈锋颇健,扳指以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还是那般痴情,那份自豪,动情之时,感人至深!

“情系民建,会荣我荣!”张宝瑾此言,深刻准确地表达了他半个世纪的事业追求;半个世纪的一往情深;半个世纪的相伴相恋;半个世纪的痴情依旧。这,便是一个老知识分子、统一战线民主党派中的一名老兵张宝瑾与民建维系了半个世纪的情愫!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