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为民造福

——蚌埠民建会员宫敏华的责任担当

作者:邵体平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171 发布时间:2020-10-14 15:24:13

2013年8月的一天,七八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兴奋地来到民建蚌埠市委,送来一面“关注民生,为民造福”的旌旗。原来,民建会员宫敏华的《关于解决船民照明用电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为未用过电灯的船民群体,解决了久拖不决的照明用电问题。

宫敏华,民建蚌埠医卫支部主任。蚌埠轻工制药机械总厂医务室医务主任、计划生育主任,负责此项工作期间,厂里连年获得蚌埠市计划生育、妇女工作优秀单位,为此,宫敏华获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计划生育工作30周年纪念奖章”。

1996年10月29日,宫敏华加入民建,她热爱民建,热心会务。身为医生,她协助民建蚌埠市委建立老会员保健互助基金,从医药公司以批发价购买一些常规药品,优惠供应老会员;她多次为会员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体现民建组织对会员的关怀。市委会每月组织支部活动时,宫敏华都穿上白大褂,来到民建市委会坐堂,免费为老会员诊治。民建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每次都少不了她为农民义诊。

宫敏华多才多艺,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专业水准高,她所拍摄的作品讲究构图、用光。图片《童贞》获蚌埠市第十一届摄影艺术展银奖,安徽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双墩文化遗址》获安徽省影赛二等奖,不仅在蚌埠市政府六楼悬挂,还被有亲部门制成大型宣传画。民建蚌埠市委每逢集体活动和重要会议,宫敏华都会全副武装,背上摄影器材,不知疲倦地跟前跑后,捕捉和记录民建市委活动的镜头,被会员们戏称为“民建专职摄影师”。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作为一名参政党成员,入会20多年来,宫敏华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神圣的社会责任。

2012年春,宫敏华步行来到淮河南岸的大铁桥东侧采风,为创作《最后的船家》专题图片寻找素材。她那专注的眼神,特别的装束,引起船民的注意。船上的一名中年妇女向她讲了渔业局买了一条豪华趸船,并将自来水、照明电都拉到趸船。并抱怨说:原先答应给他们也装上自来水和电的,可是拖到最后黄了。说着说着,渔民们逐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请宫敏华向上级反映。

宫敏华向渔民解释,自己不是记者,而是民建会员。大家反映的情况和要求,我可以整理成社情民意,通过正当渠道向政府等有关部门反映。

宫敏华了解到,2010年,蚌埠市政府在淮河铁桥东花了数百万资金建设了渔港新区。新区环境优美,极大的提高了渔民的生活质量。渔民们入住新渔港,市电视台、蚌埠日报记者报道了渔民们用上了电和自来水。

然而,时至今日,电线也早拉到了淮河边;电杆也早就竖立在他们的船旁边,但用上电的仅水产局的一条船。其他船家,仍在用12或24K的蓄电池点灯照明。

宫敏华看到,微弱昏黄的灯光,读书的孩子们视力受到很大伤害,他们有的辗转借宿岸上的亲戚朋友家;有的就干脆在学校写完作业才回家。回家晚了,父母担惊受怕。12K的电池带不动电视机,身体不便的老人只能寂寞地苦熬时光,而且12、24K的电池一两千元一只,只能用上两年,对渔民来说,也是个较重的经济负担。

遥望灯火通明的市区,船民们多么渴望光明啊!他们也曾派出代表,向水产局的领导诉求心愿。得到回答是“水上用电不安全,出了事故负不起责任”。船民们愿意和水产局签订安全责任自负条约,但水产局至今仍不答应。

回到家中,宫敏华思索许久,改革开放三十年,全中国的农村及偏远山区村村通电、通电视、村村通公路。而在我们城市,却还存在不能电的生活区,让人诧异!

她想,近在咫尺的那条船上,有干净的自来水和照明电,那条船即不摆渡也不巡河,而几百人的吃水用电却不予解决。对这样的民生问题应该义不容辞的通过正常渠道,去向党和政府反映。于是,宫敏华将收集来的情况写成社情民意,上报给民建蚌埠市委。恳请有关规划部门制定规划,尽快解决这部分人的照明这一生活基本需求。

在等待社情民意答复的时日,宫敏华和渔民代表刘春柱等几人去怀远县的涡河调研,了解当地渔民怎样安装民用电的具体情况。得知当地渔民早在两年前就装上了,而五河县淝河上的渔家也已用上电。

从怀远回来,宫敏华直奔蚌埠渔业局,向负责人说明来意。反复跑了几趟渔业局,最后答复要电业集团批准。于是,宫敏华又联系电业集团办公室熊主任,提出渔民的要求,熊主任向集团老总做了汇报。终于,社情民意的反馈有了结果,电业集团一位副老总带了几位技术人员来到淮河边,考察了渔民们的实际状况,深表同情:“就是,都什么时代了,还没电灯。”

眼看近入大热天,渔民很着急。他们向电视台新闻媒体请求帮助。蚌埠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播出渔民没有生活用电的现况,期待早日解决。

渔民们静候消息,等得心焦,就和宫敏华商量,要去市政府上访。于是,宫敏华请民建市委办公室陈伟主任再次的将社情民意上报。通过政行风QQ群向有关领导通报渔民们要上访的情况。

渔民们上访之前,宫敏华特意叮嘱他们的代表刘春柱:“诉求是正当的,要相信政府,相信党,据理力争,诉说自己的要求!千万不要说粗话脏话或做出过激的举动!”

市长接待日,20多位渔民直接向市长提出要求安装生活用电的诉求,引起高度重视。于是,蚌埠市委、市政府召集渔业局、电力集团、河道局、渔民代表等,进行现场协调,由市政府拨款100多万元架设专线,确定完工日期,解决渔民用电问题。渔民们几辈人盼用电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更难得可贵的是,宫敏华关注民生,举一反三。

在反映渔民用电的同时,宫敏华又发现一个民生问题——渔民收养和超生的孩子没有户口。并且,不是个例,社会遗留问题很多。宫敏华曾任蚌埠市轻工制药机械总厂医务室医务主任、计划生育主任。她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渔民赵氏拣来一名被遗弃女婴,起名王婷。养母将王婷养到十多岁,小学要毕业上初中了,却没有户口,急坏了大人,小王婷也蔫蔫地闷闷不乐。对没户口的黑户,特别是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生的孩子。不给户口身份证无视他(她)做为中国公民的存在,绝对是不人道的。曾身为计生干部的宫敏华,知道做为国策的计生政策是硬指标,但和人的生存权比起来,显然还是应该尊重生存权!

渔民们文化程度低,时间长了,连孩子的年龄也只能记个大概,需要查证。宫敏华首先到王婷读书的延安里小学去入学时的报名册,证明她在几岁时到这个学校读书。校长和班主任写了亲笔证明;又到民政局。因为有道政策杠杠,赵家私自收养没办手续,还得写份证明;于是,又到水上派出所找地段民警写证明;邻居们也得写证明,证明确实是拣的;然后再到公安局户籍科去申报户口,不行,需要公证处公证后材料才有效。到了公证处,公证员告之,还缺一份学籍证明。于是,又到教育局去补了份学籍表。

眼看就要开学,天气炎热,宫敏华领着两位渔民,满头大汗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在民建蚌埠市委的努力下,蚌埠市政府终于批文下到公安局。最后采了王婷的血样送到北京检验后,王婷终于有了户口,小姑娘乐开了花。

明察暗访,关注民生。宫敏华提出《关于解决蚌埠市历年出生人口未落户问题的建议》的社情民意,填补了相关政策空白。促成市公安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理出生入户的规定》,蚌埠成为安徽第一个解决“黑户”人群户籍问题的城市。为此,孩子家长和淮河船民代表敲锣打鼓,向民建蚌埠市委和公安局赠送锦旗,蚌埠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宣布:2016年,通过改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许多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条件改善了,老百姓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一些长期无户口的人可以登记户口了……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

总书记亲切的话语,令全国长期无户口的孩子和家长热泪盈眶。收看电视直播的宫敏华心头一热,她觉得,自己为国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宫敏华履行职责,为民造福,提出颇具价值的社情民意,体现出参政党成员的责任担当。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