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现代农业要寻求突破,必须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以推动农业要素的资本化发展。”日前,民建合肥市委在调研“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农村特色经济”课题时,合肥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王世清建议。
据一些专家的长期观察,我国对农业的长期投入绝对值不小,各级政府对农业“多予少取”,投入增大,但基本都是“输血”的做法,农业部门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关注土地劳作多,关注市场运作少;关注农产品交易市场多,关注农业要素市场少;关注外部资金投入多,关注农业自身资源资本化进程的少。农业增长方式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长期因循可能会在农业这个基础性又是战略性的经济社会“基点”上受制于人,建立农业要素市场,推动农业要素的资本化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合肥市各县区正在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交易机制。调研组来到肥西县三河镇农村土地交易中心,一些企业和种养大户正在了解土地流转有关政策和信息。其中一位叫孙伟,是合肥市田野菌业农民合作社的法人代表,2007年他通过土地流转中心租赁土地98亩在肥西三河镇九联村建立了菌业科技示范园和食用菌菌株选育场,可年产各类鲜菇1500多吨,菌种及鲜菇销售额1300多万元,带动3000多农户。
据肥西县农委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开始,肥西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分中心,41个村成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像田野菌业这样50亩以上流转大户在全县已有560多户。
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民建市委会调研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广中仍要进一步完善,而与土地流转相联系的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缺少统一的交易平台,从而限制了农村要素的流动。
民建合肥市委在考察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时了解到,进所交易的产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九大类产品。并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交易规划、统一交易鉴证、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平台建设。
为此,民建合肥市委建议市有关部门设立农村要素市场,以盘活农村存量资源,激活农用土地、人力资本、农业科技、金融资本等各类农业要素,实现农业的融合发展和业态创新,提升农业的经济、生态和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