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基层社区治理重如山

作者:陈琦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2505 发布时间:2020-03-31 10:01:57

我们身边的社区,绝大部分是由城镇的居民委员会改名而来,少部分由并入城镇的村委会改名而来,是党和政府传递、落实政策和了解民情的最基层,在行政上接受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没有行政级别,社区工作人员既不属于行政编制也不是事业编制,社区工作人员的主体是社区干部,他们在工作中负有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等职能近百项,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势。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防控战中,社区显示了坚强的战斗力和繁重的工作量。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有两大阵地尤为关键,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另一个就是社区防控阵地。社区作为防控的最前线,任务十分繁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真正构筑起了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

以我参与的新淮街道文化社区防控工作为例。文化社区地处淮南市田家庵区东北部,属主城区的老商业区。辖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分布着11个居民居住区,常住户约2660多户,人口约8000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8人。也就是说,社区工作人员与服务人口比是1∶1000,按户算也是1∶332.5,这样一算就会发现,社区工作者都是在超负荷运转。

在文化社区防控阵地上,广大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退休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在职党员、网格员等近百人,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设立宣传站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注意事项;要求居民少出门、多通风、勤洗手、勿聚集;上街上路入小区,巡查、查处违反规定的现象,张贴、悬挂通告、警方提示和宣传条幅;设立卡点,对居民区实行封闭管控,发放出入证,控制人员进出;对从武汉、湖北和外地返淮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登门或电话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根据要求,精准施策;对居家医观人员,每天上门测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并组织为他们送蔬菜和生活用品。社区工作者大年初一全员回到工作岗位,以“5+2”、“白+黑”的模式,夜以继日,舍小家为大家。中午就在办公室里吃泡面、就着榨菜啃馒头。“社区工作永远没有暂停键!”特殊时期、关键时刻,他们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居民的守护者。

回溯近两年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扫黑除恶、禁燃等工作,无不是将责任考量和效果考核落实在社区。禁燃第一年的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吃年夜饭,观赏“春晚”,其乐融融。而社区工作者从傍晚开始直至子夜时分,全部分片包干,巡查在各个居民小区,保喜庆、促祥和,清除恼人“噪音。”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千辛万苦。社区要抓党建工作,包括党务、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咨询党内政策、接待流动党员、党费收缴、组织党员学习和“三会一课。”协调配合抓好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档案等。社区要抓民政服务工作,包括民政、双拥、优抚、低保、救灾救济、慈善募捐、残疾人保障、老龄、青少年进社区社会实践等工作。社区要抓文教科普服务工作,包括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社区要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妇幼保健、红十字协会等。社区要抓环境保护、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设施、爱国卫生、环境保护、沟渠河林、路面经营管理等。社区要抓劳动保障工作,包括劳动保障、就业再就业等。社区要配合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包括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人民调解、普法教育宣传、应急信息报告、社区矫正等。社区要抓信访维稳工作,包括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心里疏导、信息掌控、舆情处置、维稳举措等。社区要倡导为民、明礼、互助、和睦的新风尚。社区要抓好、办理外来人口居住证、就业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帮助贫困户办理低保手续、帮助特困家庭办理相关救助、帮助年满80岁老人办理老龄补助、帮助孤儿办理孤儿生活补助金;协助提供法律及政策咨询,生活及健康知识咨询,免费提供文体场所和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场所等。

这次疫情也是对社区治理能力、日常工作基础、社区工作者队伍战斗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深度检验和有力提升。尤其是基础较薄弱、老旧小区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员多、成分复杂,社区防控任务更重更严峻,付出的更多,甚至是超负荷的“连轴转。”社区工作的酸甜苦辣,只有接触过、经历过的人才能真切地感悟到。文化社区的作为与担当,就是疫情防控以来,全国千万个社区、千万名社区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他们的艰辛,有目共睹,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的坚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并在制度、机制、体制层面上予以保障。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