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玉:牡丹芬芳亮珠城

点击量:6736 发布时间:2009-06-29 15:44:53

在蚌埠,传言:民建会员冯家玉画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浓艳娇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笔者和几位画友相约,来到冯家玉的雅居,有幸目睹了他即将参加蚌埠市建国六十周年大型书画部分摄影美术作品。

作品画面上的牡丹花们高高挺起直面阳光,热情四溢,雍容大方,那铺下的多重绿叶的颜色,层叠交错,由重到轻,深深浅浅,营造出现代工笔画中特有的透视效果,在独特水墨描绘的场景中,显现了与以往散点透视不同的立体视感,给欣赏着的画加上了特别的视觉效果和视觉联想。画面上点点淡墨描绘出灵动的小鸟和蝴蝶,游戏在花叶间,绿叶摇曳,红花蔓枝,虚实相生,气吞云梦。这幅牡丹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新颖的色彩、有力的线条均很好的表现出花鸟的结构、质感,单纯的调子、诗意的构图,充满时代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折射出画家的无尽情怀,能从画中感受到人世间的博大仁爱和宽容的心灵,这就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别开生面的工笔画——《富贵吉祥图》(2m×50cm)。

冯家玉使用昂贵的矿物颜料和金笺纸,着力塑造牡丹花的厚重艳丽和在阳光下的旺盛生命力,使整个画面体现了具象光和抽象光的完美结合,将中国精神和笔墨观融合贯通,反映出牡丹的全貌与立体构成。各人可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的各类画作,就算不是画家,谈不上专业欣赏,也能看出冯家玉的画用色大胆、美不胜收、绚丽至极,感觉这画与传统印象中的工笔画截然不同。

冯家玉解释,使用的矿物颜料和金笺纸,技法改变了千百年传统工笔画、重彩画的审美习惯。画家在追求重彩美的同时,加上材质美的烘托,笔下必然更具冲击力、表现力和经久不变的艺术效果。而这些都是现代的水墨、水彩和其它材料所无法达到的。以前拘于画材的限制,中国画很难达到现在的视觉效果。而现代颜料画材技法的革新,给传统的中国画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丰富、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空间。

近年来,冯家玉的工笔画随着画风的成熟而逐渐引起了画界的关注,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脚踏实地的艺术实践,以及委婉动人的画面为人们所称道。从整体画面上看,他在绘画的表现题材上和绘画的形态体格上,似乎越来越注重现代精神,其清新静雅、质朴自然、意态兼夺、风神健迈的时代人文图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环境的恶化,大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宁静心态和雅逸的精神的背景下,其画作却如同一缕和煦的春风,一泓清冽的甘泉,给当下全球化生态背景下的人们以心灵的愉悦,情感的抚慰,缓解生命的疲顿,超越世俗的困扰。

冯家玉,民建会员,1962年生于蚌埠,字儒石,号儒白。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蚌埠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蚌埠市硬笔书法学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台湾岭南国画学会会员。1993年,国画《牡丹》在全国明星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被评为铜奖,作品赴台湾展出,被高雄市英雄馆收藏;1994年,在台湾举办的第四届诗、书、画、摄影作品大展赛中,他的书法作品获优等奖;1995年,在北京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现场笔会上荣获一等奖。2000年,冯家玉被颁发“世界硬笔书法名人资格证书”;2003年,工笔画《看过此花竟无花》入选《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同时被授予“《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优秀艺术家”称号。其传略被录入《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中国硬笔书法大观》、《中国硬笔书法家精品》、《中国画画家大词典》等书,作品被文化部精选征委会、红军长征纪念馆、吉林省图书馆、日本姬路市等团体、个人收藏。1996年,冯家玉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美术、书法展,得到了书画界的好评与关注。

其实,冯家玉从未曾想过,自己走的路是孤独前行,披荆斩棘。就是因为喜欢,他一路跌跌撞撞向前闯,靠着他的坚持,靠着他的不屈,也靠他对自己的了解。当上初中的冯家玉坐在教室里,不听老师讲课,而在下面偷偷地练字、画西游记、画花鸟,住校期间,宁愿省吃挨饿,也要将零用钱甚至粮票变卖,去购绘画的碳棒颜料;当十六七岁的冯家玉当兵到军营,无论是宣传画还是板报,总是被评为一等奖;当他退伍分配到蚌埠市淮河水利委员会时,低薄的薪水大多消费在绘画的颜料上,画纸尽量从收破烂的邻居家购来旧费纸,他开始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博览群书、沉潜自适。德高为范,艺高为师,他向蚌埠书画家虚心讨教,齐学仁、张宽、张乃田等前辈都给予了他很好的指点,使他不断提升自己对书画的理解。

的确,观冯家玉的重彩花卉,用色大胆,有颇重的西画味道。对此,他坦言,自己吸收了西方人用色的理念,但笔墨是中国的,用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创作,而不是用水粉等,使他的绘画兼具了中西方艺术所长,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个性和面貌,也赋予了中国画新的活力,如今,其书画作品清新静雅、形神兼备、质朴自然、气韵生动。

冯家玉认为,生活积淀很重要,创作灵感就来自于生活。画家只有从生活当中来,才能有生活的感受,有时代的气息,加上传统底蕴和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的好作品。山水画家胸中要有丘壑,花鸟画家也要有。只有爱花爱草,才能爱生活爱生命,也才有爱心。爱心,是一个人真情的自然流露。

因此,每年牡丹盛开之前,他都要如期地赶赴河南洛阳,哪些名扬天下的牡丹是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凋,他必须前往细看,对每一场花事都铭记在心。他喜欢久久地对视着那些花,那柔弱的生灵,柔弱的美,就像一些美好的生命在这个世上的无语而纤弱、纯净的存在。牡丹是大地上最美的存在,自开自落,无语而短暂的一生让人怜爱,他要一一给她们一个记录,一个说法,让这些美丽的生命起码在自己的宣纸上能芳华永驻。再没有比这样一种人生更有诗意、更值得倾其一生的了。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悲悯情怀,更是一个男人的多愁善感。

细细品读冯家玉画笔下这些盛开的牡丹,不难发现,画面上那动与静、刚与柔、拙与逸、浓与淡、轻与重、繁与简、疏与密、远与近、虚与实、似与不似、有限与无限,这些看似对立的东西,在画家的笔下都极其巧妙地统一起来,无论是一瓣花、一片叶、一丝蕊、一颗芽、一株蕾、一滴露、一只蝶,都各有各的灵性,各有各的神韵,触手可及,呼之欲出,为生活平添了无限的美,同时也给珠城带来国色天香。

看到冯家玉的画作,会有一种被震住了的感觉。但是,我们被他震住的还有他创作的万寿金书图,这是一幅用铁笔在锡箔纸上凹进的文字,进程十分缓慢,一天最多只能写一百多字,然后用拓包小心谨慎地地轻拓,耗时大半年才得以完成。看到之后,众朋友皆感到意外,又被他的定力所叹服,这是一幅十分难得的佳作,也是目前我们所知的、全国唯一的一幅大制作的硬笔书法精品力作。

冯家玉对书画的喜爱痴呆入迷,他总是觉得创作的时间太少,因此,在家他养成了每天离开饭桌就入画的勤奋习惯,而且一坚持就是很多年。朋友如是评价他:“冯家玉对绘画的忠诚和他付出的心血,都能从他的作品中表露出来。每看到他的一件新作,我都能体味到那艰辛的履痕,那种执着进取的精神是真正使人感动的。”

冯家玉的创作心路,不仅是他本人的智慧闪光,更重要的是他的工笔画创作证实了他的实力,逐渐凸显他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

随着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那种立足画学、表现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画家,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与认可,但愿冯家玉能成为这样的优秀画家。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