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冠肺炎防疫志愿岗

作者:陈晓青 责任编辑:潘万培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1324 发布时间:2020-02-15 19:36:45

前两个星期,社区组织了防疫志愿岗,我加入成为一员。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弱,但能够为防疫尽一点绵薄之力也是好的,更何况,在这个志愿者群里有60个人呢。

第一次参加防疫行动,是配合社区物业值守田家庵区龙泉北村门岗。主要职责是向小区住户宣传政策:尽量不外出,不要聚集,每两天每户派相对固定的一名成员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出小区要有物业发放的出入证,戴好口罩。有时也会和共同值守的志愿者拿喇叭在小区里播放防疫注意事项。居民都十分配合。这样的工作做了两次,让我误以为防疫并不是很难的事,大疫当前,每个人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不做传播源,也是保护了别人。

直到有一天,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微信里@我,让我参加另外一个居住区的门岗值守工作,我才窥得防疫严峻形式的一角。这个居住区情况相对复杂,住户多,人员较杂,老年人多,居住区里还混有单位。为了防止人员无序流动,社区把居住区各个分散的出口用铝合金板封了起来,人员车辆出入都从一条路走。但是有的地方被人跺开了口子,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巡逻查找有没有新被破坏的地方,一边联系工人维修。还有一处钢筋栅栏被掰断了两根钢条,社区找不到电焊工维修。神奇的是一位体育老师说他会一点电焊技术,主动要求去修。我不由得真心地给这位体育老师点了个大大的“赞”,不会电焊技术的志愿者不是好体育老师。

14号早上8点,我按要求到达居住区门岗,门前已经有十个人了,有社区工作人员,有志愿者。大家分了工,比较有经验的站在门岗内负责放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在门岗外负责检查进入的人和车,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和车辆进入;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没领出入证的居民发放出入证。因为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我的咽炎又犯了。最不好解释的无疑是大爷大妈。比如一位大妈拿着一张2月10号至11号的出入证要出门,我告诉她这是过期的了,要用14—15号的出入证。大妈说:“前几天我都没出去,没用就过期了,太可惜了,那这张可怎么办?”我说:“过期就不用了呗,您用14—15号的就行了,16—17号要出门还有16至17号的证。每两天出去一次,以后还有以后的证。”大妈心疼的拿着过期的出入证,一边做势要往外走,一边继续把证塞给我,“这证也是你们给我的,怎么说没用就没用了呢!”我不能硬拉大妈,赶紧站到她前面挡住她的去路,好声好语的劝她:“大妈,您这过期了就过期了,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至于这么心疼吗!社区发这个证就是为了大家减少外出,防止疫情传播,随便拿个证就出去,大家都乱了套,染了病,还是自己受罪。辛苦您拿今天的证,要不然您回来时也一样进不来。”好说歹说,大妈终于从口袋里摸出14—15号的证。还有一位大妈,同样拿了10—11号的证。我免不了又给她做一番解释,请她拿14—15号的出入证。她说:“唉,那我只好回家拿了,可我家住在顶~那~头……”。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往远处眺望去,眼睛又顺着她的手回到跟前,差点笑出声来。我说:“大妈,这路也不是太远,不就隔着四五栋楼嘛,辛苦您去拿一下吧!”大妈想想,放弃挣扎,转头回家拿去了。我长长舒了一口气。过了几分钟,大妈拿着另一张出入证来到我面前,我一看,12—13号的!“大妈,要拿14至15号的!”于是刚才做过的解释劝说又再来一遍。

当然,很多检查解释工作不会是像上面说的那样有效果,个别人会出言不逊;有时好意劝说要戴口罩会收获一个白眼;也有人不理解防疫严峻形势,质问为什么不能一天发一张出门证。还有的车辆上有一个人的单位返岗证明,车里却坐了几个人,甚至有拿别人的返岗证明外出的。解释多了我会疲倦,有时会在心里气恼,但是旁边有两位志愿者真就一直不气不恼的和居民做解释劝说,和颜悦色,认真负责。我很佩服他们!

2月15日,周六,降下春雪。今天我不用去防疫志愿岗,不过我家爱人利用今天休息去了志愿岗。和他一样,今天有四位志愿者在风雪中值守。

叮咚,微信群有消息来,打开一看,有位热心居民匿名送了一箱泡面给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