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是万千家庭的缩影,展现了三代人的家国情怀,熔铸着三代人的梦想、信仰和追求。三代人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题记
在珍珠之城——安徽蚌埠,有这么一红色革命家庭,祖孙三代都把青春奉献给了伟大的共和国事业,也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艰难与曲折。
坚定、忠诚的第一代 爷爷是安徽固镇县的离休干部,是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者。爷爷说:信仰就像人生路上的一盏指路灯,如果这盏灯灭了,人生就会陷入黑暗之中。
老人家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爷爷年轻时就投身革命,参加了八路军,隶属于彭雪枫部队。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舍小家为大家。那时候生活艰苦,他早期参加革命,长年在外打仗,顾不上小家庭。一双儿女先后被敌人杀害。爷爷作战过程中,所在的小分队被打散不幸被捕,被敌方关押了3年。被折磨的快要死了,半夜被扔到农村的杂草丛中。后被一位老乡发现救了下来。爷爷的一只眼睛瞎了,腿上到处是伤,那是敌人用钳子夹的,将爷爷腿上的肉一块块夹下来,威逼他说出其他同志的名单。爷爷是宁死不屈,凭着对党无限的忠诚,保住了其他同志的安全。爷爷和组织多年失去了联系,他和女儿(过继来的)靠种地为生。爷爷识文断字,珠算打得特别好,德行也非常好,乐于助人,乡里谁家有有红白喜事,都请他去给当账房先生。文革期间,爷爷又被打成“叛徒”、“反革命分子”,被带高帽子到处游街,连女儿也受到牵连。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坚强的爷爷深信:组织会还他一个清白,他相信组织。他说:“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自己的内心,天总会亮的,太阳总会升起来的。”语气坚定,眼神刚毅,不容置疑,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希望。
这一等就是20年!天随人愿,爷爷用他的坚定信仰终于盼来的来了他的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爷爷被平反了。固镇组织部的同志辗转找到了爷爷,恢复了老人家一切待遇!那天是1984年8月17日,是全家永远铭记的日子:爷爷紧紧握住组织部同志的双手,老泪纵横!组织上要给予爷爷经济补偿、并给子女安排工作。爷爷却摆摆摇手:“国家有困难,我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孩子们有手有脚,就让他们靠双手劳动吃饭吧。”这就是我们的前辈,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令人震撼!
坚强、廉洁的第二代
父亲寒窗苦读,最爱读书,是共和国早期的大学生,一名人民银行的干部,当时的他手中握有炙手可热的贷款审批权力。他是经常这样教育子女:银行金库里的钱是用来建设共和国大厦的,决不能用于个人挥霍!父亲是标准的工作狂,他每天起早贪黑,一辆永久自行车和一个老式公文黑包是他工作的全部家当。父亲是五河人,他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和昂扬向上的斗志,将全县二十多个乡镇的银行储蓄点建立了起来!事业上父亲兢兢业业,却没有保护好他最疼爱的大女儿,他在城里工作,其他亲人均安排在离县城90余里的农村。他9岁的女儿生病未得到家人及时治疗而去世了!得知女儿生命垂危消息的父亲连夜骑车往家赶,骑行在淮河大坝离家不到一公里时,邻居告知女儿已去世的噩耗,父亲当时昏厥,从自行车上滚下大坝…这是父亲一辈子的痛!即便如此,他对党对国家毫无怨言,是当时全市为数不多的高级会计师,为银行事业的早期发展尽职尽责。对贷款审批事项父亲丝毫不敢懈怠,严词拒绝对前来行贿的不法投机者,让国家的每一分线用在刀口上!
责任、担当的红三代
从小受家庭环境耳濡目染的民建人——蚌埠市蚌山区科技经信局刘菲菲,她生性善良,对国家有着特殊的情感。2004年,她成为一名公务员,从一名优秀的检察官成长为一名区直机关领导干部,成为为国效力的红三代,继续传承着现代新长征人的新篇章。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到我们身边,刘菲菲,这位自认为只是一介书生的民建人,平时对名利均看得云淡风轻的小女子,国家危难之际,一改柔弱的形象,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不畏艰险,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在年初二时就早早地回到了工作岗位,承担了蚌山区疫情物资调配的繁重任务。她将年迈的父母托付给弟弟,四处奔波,筹集物资。疫情来势凶猛,蚌山区一线的同志们每天光口罩就得消耗5000只!物资不足,等于上前线的战士们手中缺乏武器啊!菲菲为此焦虑不安,急得大哭…边哭边在省、市民建群里发需求物资的信息,并向蚌埠民建市委会主委徐伟红求助!民建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多名企业家以实际行动伸出援助之手,齐心协力帮助蚌山区解决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
刘菲菲也是个孝顺的女儿,由于每天在外奔波,为了安全起见,她不能够接触亲人。平时只能通过视频互报平安。年迈的父母春节在弟弟家,一天中午菲菲去给老人家送衣物,打电话让弟弟下楼来取。母亲在楼上,隔窗和她喊话:孩子,我想你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菲菲用力点点头,向母亲微笑着挥挥手,转身离开瞬间,泪流满面!她说,有几天由于连续工作,体力不支,眼睛、脸和腿脚都是浮肿的。怕母亲担忧,就改每天的视频为语音通话了…
以下是一段弟弟和姐姐之间的对话:
"姐,这么晚了,你在哪呢?″"还在调运抗疫物资的路上往回赶。″"几点能回来?晚饭还没吃吧?""还得一会。″"姐,我开车送你回家吧。″"不用了,你别出门!你的任务是照顾好爸妈和孩子!爸妈还好吗?″"你放心吧,有我在,爸妈好着呢。姐,在外格外要小心,一定要注意安全,出门戴回罩!回来勤洗手!""嗯嗯,记着呢!"菲菲说,作姐姐的,永远是一个甜密的责任!弟弟也是退伍军人,她和弟弟之间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领悟!
菲菲说:我为了孩子的安全,说服已成年的女儿和我分开居住。女儿每天反复叮嘱我口罩带好,平安回家!
这场抗疫战斗将勇敢的菲菲历练为一名女汉子!不仅承担着区政府调拨物资的重任,还需定时去社区值守。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每天疲惫得回到家后,均会及时地将感悟诉诸于笔端,《夜归心情录》、《怒讨不法商家书》、《蚌埠市民,请自重》、《姑娘,你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美》等佳作篇篇精彩!她在用独特的眼光发掘人性的美,揭露社会的丑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她说:我就是个读书人,做着读书人该做的事!感谢民建组织对我的多年培养和支持,期待早日打赢这场战役!天佑中华,希望国人都平安!
信念、贡献、责任、担当。三代人,不一样的情,不一样的梦,一样的是却传承下来的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在用以鲜血和青春践行对民族和人民的英勇担当。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