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暂可歇

作者:郑楠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171 发布时间:2020-01-21 08:52:05

大学将近毕业那会儿,为了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冰冷的铁轨带到这座淮河边的城市。下了车,出站口和大多数城市的火车站一样,有一些人蜂拥而上,凑近你的耳朵,拉住你的背包带子,问要不要住宿;或热情地吆喝:“五河、五河,差一位、差一位。”若是你拒绝,他们便悻悻地站住,寻找下一个目标。也有一些较执着的,一路跟着,希望你能改变主意。那时,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所有的日子都还没开始,都还在忐忑的期待中。

考场设在火车站旁的三十一中,我就住在对面的珠城宾馆。蚌埠是大站。睡梦中,几次被报站声、汽笛声惊醒;在夜晚听火车的声音,黑暗蔓延无边,隐隐的碾轧声就那么细微地渗入。

考得不错。拎着在小摊上买的两块烧饼,传统的碳火炉烤的,七角钱一块。脚步轻快地穿过站前广场,郭沫若长诗《凤凰涅磐》的碑刻如屏风一般,拱卫着一只铁铸的火凤凰雕塑。车站的设施是旧的,但胜在朴素整洁。坐在宽敞的候车厅里,液晶显示屏上,红色的地名与数字不断变幻;窗外,是已有下坠之势的夕阳。那一刻,眼眶悄悄地湿了;我不再想“远方”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只希望自己能嵌入这个城市,过安稳的日子。

后来,在这里定居;再回想起那些悬空的岁月,反而有了怅然的怀念。世界那么大,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和心,总有一个在路上。从孑然一身到携带幼子,依然喜欢乘坐火车,也就更喜欢能给过客提供暂时休憩之所的火车站。这是我梦想出发并与之结缘的地方,承载了成长中路过的诸多风景。铁路穿城而过,家也离火车站不远,步行走走停停,“蚌埠”两个字就在眼前,一如初见它的时候。进口处总是闹哄哄的,南来北往的人们,大大小小的旅行包、皮箱,还有那急切、兴奋、紧张的神情。候车时,我也终于可以闲适地感受随季节流转而变幻的心境;有随醉人春暖而来的心旷神怡,有夏雨初歇后的漠漠矜寂,有因琉璃秋光乍起的身世之感,有冬日午后寒气从脚踝爬上膝盖而对前路迢迢渐生的隐隐怨艾。

住得久了,了解到对于蚌埠,火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近代因修建铁路而生的商埠,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所言非虚。自1911年津浦铁路蚌埠淮河铁桥、蚌埠站相继建成,使它从封闭偏僻的古渡渔村,一跃成为水运与现代铁路相连的交通枢纽,安徽向京津和宁沪开放的门户,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铁路的故事。火车站,是开埠的标志,是这座城市的风景,也是与市民情感交汇的桥梁。它不仅象征着故乡的可归、乡愁的安置,更是承接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

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蚌埠南站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南站是先进的、便捷的,可是,现代化的它,总让人觉得缺少了那么一缕烟火气。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需求也在变化,蚌埠站这座百年老站也迎来了改造升级。年初,从故乡坐火车返回蚌埠。小寒,正值黄昏。天黑得很早,沉浮于灯火人流里,回望崭新的车站,用现代的建筑语言重现了老站的精神风貌和建筑意向,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姿态迎送着八方宾朋。

走过很多地方,诚然,蚌埠站,不如北京站的雄伟壮丽,不如青岛站的独具风韵,不如苏州站的古香古色,但是,“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它从容、家常、朴实,我想,这才正和蚌埠这座波澜不惊的城市相宜。

站前碳炉烤烧饼的小摊还在。价格,已经涨到一元了。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