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金融品牌,助力建设营商环境

作者:韦传海 责任编辑:王建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2154 发布时间:2019-11-05 11:11:31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服务也是营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全市上下奋力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程中,合肥市地方金融机构也在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了路子。

一、科技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

自2016年初以来,在合肥市科技局、合肥市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贷落地生根,这标志着我市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有了新的突破。三年来,我市科技金融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别金融机构的创新尝试到地方金融机构争相追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氛围。截至日前,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金融试点行资格,多家担保机构创设了科技金融产品,合肥市兴泰金融控股集团专门出资设立了兴泰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专注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二、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困难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金融发展得还不充分,距离服务合肥市“科技之城”、“创新之都”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我市科技金融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科技金融产品融资规模小。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各类科技金融产品融资余额仅3亿元,相对合肥市银行业1.4万亿元的信贷总额来说,仅占万分之二的份额。对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而言,各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需要数千亿的资金支持,现有的3亿元的信贷规模可谓杯水车薪。

二是科技金融资源零散。全市地方金融机构包括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兴泰担保、各县市区担保机构、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均已开展科技金融业务。但资本规模相对零散,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受资本金的限制,只能在调整现有的信贷结构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科技金融产品投向,其他担保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的境遇类似。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首期天使投资基金规模为5000。资本规模相对较大的兴泰科技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也仅有1.5亿元。相对零散的科技金融资源都不能形成上规模的市场效应。

三是未能形成科技金融品牌效应。有限的资源、零散的分布,都很难使得我市科技金融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打造优秀的科技金融产品品牌,不仅是我市发展科技产业市场需要,更是培育新动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营商环境的战略需要。

三、政策建议

科技金融的市场价值已被本市金融业界认知,打造科技金融品牌也是助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当前,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已经着手科技金融品牌设计、营销宣传等有益的尝试。从建设全市营商环境的高度看待科技金融品牌建设,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壮大科技金融的资本规模。只有做大做强科技金融产品,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发展壮大科技金融资本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在地方财政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投入,比如通过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平台扩大天使投资的规模,通过担保公司加大担保额度,并可在加大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单列科技金融担保额度。二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金融领域,当前我市的科技金融资本主要是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科技金融领域。三是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我市除地方金融机构以外,更重要的金融资源还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是科技金融重要的资本来源。

(二)完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社会化评价体系等科技发展金融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金融机构缺乏对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能力,在缺乏社会化评估机构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无法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企业的价值也无法评估,关于企业的股权质押、并购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也无法实现。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助于制定科技金融服务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做好制度性安排,通过加强组织保障,通过职能机构的经常性沟通运作,取得工作实效。

(三)加大品牌宣传。单个金融机构的品牌宣传依赖于公共媒体的宣传渠道,针对性不强,且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财务成本。将科技金融的品牌推广纳入产业园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直接锁定目标客户,加强品牌宣传的针对性。既有助于科技金融品牌推广,更有利于增加我市市场吸引力。

(四)加大对科技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科技金融属于高风险金融产品,风险成本远高于各类成熟企业、产业融资风险,为鼓励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不可缺。政策支持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科技金融单列考核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依据发展水平给予考核激励;二是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适当的物质奖励;三是向中国人民银行争取再贷款等融资支持。

(2019年合肥市社情民意座谈会书面发言材料)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