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 多措并举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作者:宣传部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1364 发布时间:2019-10-25 17:16:23

(本文系省政协2018年度重点月度专题协商课题。李修松主委亲自审阅,何宏葆同志撰写的初稿)

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他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

为及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促使我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为筹备好这个协商会,由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带领省政协文史委、省教育厅、省民建三个承办单位和省民政厅、省人社厅、合肥市教育局等协办单位,共同谋划,密切协作,组成调研考察组,赴合肥、阜阳等地深入调研,赴广东省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学习考察。

从调研考察情况看,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减负”工作,

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减负”取得了良好成效,取得了一系列经验。如肥西上派初级中学实施“分层”作业、分层考试,避免了课外负担重复叠加;合肥师范附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举办“家长学校”,对城乡结合部一些进城的农村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科学对待孩子的教育,共同推动素质教育;阜阳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持续规范办学行为,使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有了明显好转;广东省中山市从制度措施入手,严禁超纲教学,严格监控学校布置超量家庭作业,通过督导规范办学行为。

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减负、教师减负仍需努力;二是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比例依然较高,课外作业时间普遍较长,尤其初高中应届毕业生睡眠严重不足;三是不规范办学机构依然大量存在,专项治理任务艰巨;四是某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夸大宣传,误导家长,加重学生课外负担。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有着深刻复杂的多种社会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仅就目前教育本身来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社会对教育的选人用人标准单一,评价标准重学历重文凭,过度强调“985”“211”“双一流”名校;二是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质量观根深蒂固,“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指挥棒影响广泛而巨大,提前将压力传导到初中,甚至小学;三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传统教育观、成才观影响,不少家长跟风给孩子报班学习;四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个别教师师德缺失,误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五是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质量监督缺失。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从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发展后劲的高度,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角度,来看待减负问题。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索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多种考试方式和多种录取模式相结合的招录体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真正减去违背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的过重课外负担,坚决取消功利化教学行为,取缔违规办学。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开齐开足课时。讲求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透教学内容,得到必要的训练,从而减轻课外作业量。树立师德师风的正面典型,严禁在职教师校外兼课或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

第三,规范办学行为,改善课后服务。规范中小学招生流程和过程的监管,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学生作业量监控制度,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未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加强教学领域

改革,完善课后服务体系,合理开设诸如书法、舞蹈、陶艺、阅

读、机器人等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破解“午间两小时” “课后三点半”问题。可借鉴广东省做法,研究解决将教职工在完成规定教学管理任务后,额外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报酬问题。

第四,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以及服务质量、安全标准。继续以专项治理为抓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重点整治“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纲超前培训”问题,并逐步与社会诚信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将教育部门的审批作为必须的办学前置条件,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查违规虚假宣传,全面规范各类校外办学行为。利用机构改革契机,争取建立专业执法队伍。引导并支持正规校外培训机构对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挥其对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作用,形成校内校外育人合力。

第五,加大宣传引导,努力形成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减负”的重要意义,形成推进“减负”的良好氛围。改善就业和用人导向,逐步使各行各业“人尽其能”,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引导家长充分认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营造“宽松、温情、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树立正确的成人观、成才观,从而改变不切实际的成龙成凤、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的心理和行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注重能力培养,拓展综合素质,在发挥学习所长的同时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相信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