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教育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点击量:4333 发布时间:2009-05-14 10:44:37

逃生教育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铜陵民建三支部 黄安拉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降低死亡率。天灾是无法阻挡的,全民养成忧患意识,具备基本的逃生技能,特别是体力还是应急能力处于弱势的一个群体中小学生,对应对突发天灾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绵阳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232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无一伤亡的奇迹, 该校2003年开始每学期都要进行紧急疏散的演练是最重要的原因。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针对这种现状,日本政府很早就在中小学生中开设了防灾防震的教育。由此,面对地震,日本国民,即使是小学生也会沉着应对。

建议教育部以法律法规明确在我国的中小学生的教学内容里添上重要的内容——逃生教育。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高素质的人,培养学生在灾难面前的坚强品格和应对灾难的能力显然十分重要,让学生具备安全防护常识和应有的自救或互救常识应当成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周期性开展防灾演习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灾难是各种各样的,今天是地震,明天可能是火灾、洪灾、海啸甚至瘟疫,教育部门应该将防病防灾、生命救护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融合成一个生命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教育大纲。中小学生“逃生课”至少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是树立生命至上的的逃生意识。实际生活中一旦发生灾难,自救还是保护国家财产,全靠千钧一发之际的决断。救助要付出自身生命的代价时,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给出正确的判断的准则。这自然是逃生时回避不了的问题。

 其次是心理素质。人面临灾难时需要尽快逃生,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人脑中的冲突导致的心理反应,心理耐受能力差的可能在极度恐慌下无作为或自杀,从不少突发事故结果看,受伤重的一般心理素质较差的人。

再次是科学素质。规避灾害,必须对灾害有正确的认知,支持这个认知的只有科学知识。有调查表明,即使出门旅游,突发灾难生存率与游客的知识素质成正相关,因为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产生、发展、后果和规避的知识越多,越能做出准确的逃生行为。相反,即使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水、电、燃气小事故,往往也会酿成大祸。

最后是身体素质。逃生,能逃才能生,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能,对环境和外部灵敏的感觉很重要。比如,少量煤气泄漏,有人闻得到,有人闻不到。平时训练有素的灵敏反应,以及强健的体格、耐力,包括艰难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都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