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民主党派

点击量:6910 发布时间:2008-07-29 13:37:27

 
(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民建宿州主委 赵成金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使国共之外其它党派政治团体也取得了合法存在的地位,并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影响,也是中国民主党派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时,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和部分实业家和中上层人士阶层,在抗日战争中,虽然民族解放革命异常激烈,环境极其艰苦,政治矛盾十分尖锐,中国还保持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素质和知识分子阶层,保持了有一定的进步性的队伍,这就为抗战时期成为民主党派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为正式形成中国各民主党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尽管不尽相同,但在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和要求民主宪政等方面则是一致的,其主要倾向是革命的。支持中共的主张,赞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反对国民党消极、片面抗战路线和独裁统治,要求实现民主政治,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的联合政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时的思想认识和民主政治主张是:中国必须成为一个十足地道的民主国家才能取得抗战胜利,并在胜利后防止分裂,走上和平建国之路的中间党派,思想和言论集中体现了他们理想中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实际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尽管现在看来有些错误,但总的来看,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战、民主、团结是基本主张,这对抗战和民主政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中共有许多共同或相近的主张。
团结抗日和民主是时代潮流,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在1938年3 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从而使党派团体政治活动及人民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有了一定限度的保障,这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政治决策向民主政治的方向发展,为进步人士在更高层次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在参政会200名参政员设置中,国民党8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7人,国社党7人,社民党1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人,其它是无党派人士,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集团从根本上垄断了国民参政会,所谓民主政治成了一句空话,民主人士在参政会中完全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民主理想。
    在国民参政会中无法实现民主理想的情况下,大量的民主人士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党派组织自身建设上来,在政治活动实践中,各民主党派一致认为,为了改变势单力薄的状况,共同对付国民党的压迫,为了调解国共两党的关系,促进团结抗战,采用适当的形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者”
性质的政治组织,形成一种“第三者”立场和力量是完全必要的。早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共产党游离出来的谭平山、章伯均等知识分子就筹划建立共产党和国民党之外的新政党,中华革命党,被称为第三党,他们尝试建立“平民”政权没有成功。1939年11月,第三党、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的领袖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章伯均、左舜生、罗隆基、沈钧儒、黄炎培、梁漱见张澜等人在重庆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密切了中间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系,实现了各党派的初步联合,为后来的进一步联合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十分紧张,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面前,任何一个小党的生存都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各民主党派进一步认识到加强联合的必要性,他们主张抗日,反对投降,主张团结、民主,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共同政治基础。1941年 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为适应民主运动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民主政团同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争取民主斗争中的作用,为了更多的团结中间阶层的知识分子,1944年9月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这样就向无党派人士敞开了大门,对民盟的组织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有着推动作用,更推动了以后中国社会更多的民主党派的成立。
当时中国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数是有相当社会声望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在人民群众中有相当号召力,活动能量很大,有一定的社会和国外影响,他们代表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广大爱国民主人士为抗战胜利和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抗战胜利以后,各民主党派在曲折艰难的政治活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才有<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