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景还是做盆景? 从蚌埠蚂虾街到盱眙龙虾产业

——参观盱眙龙虾博物馆有感

作者:冯淮南 责任编辑:郑楠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270 发布时间:2019-07-18 15:25:33

 到淮安盱眙游览,才知道盱眙还有一个龙虾博物馆。路上,有人讲了一件事:九十年代,他们几人出差到江苏武进,时逢下雨,从路边田野、水沟里爬出不少龙虾。他们几人一时玩心大起,找了一个油漆桶,十几分钟就捉了半桶虾。几人拎到宾馆餐厅后堂,请厨师代为加工。厨师一脚踢到一边说:这是从水沟里长的,很脏,有毒,根本不能吃!可见,那时候很多地方还不认龙虾。九十年代,龙虾首先崛起于蚌埠,此时,蚌埠人敢为天下先,在全国首次开创了龙虾食品市场,这是蚌埠人的荣耀,不少蚌埠人谈起此事来都引以为荣。确实,蚌埠作为中国小龙虾食品市场的开创者大名鼎鼎时,吸引了南来北往的食客来蚌,那时,做为龙虾城,还真没有其他城市有蚌埠名声响亮。

可是,那早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在全国一提起龙虾,首先想到盱眙龙虾节,也许还会想到合肥龙虾,外地有几个会知道龙虾首先出现于蚌埠蚂虾街呢?

做为蚌埠人,到了盱眙,心绪十分复杂,同行者都有很多感慨、失落和无奈感。

很多人埋怨盱眙夺走了蚌埠龙虾的荣光,说句实话,有种心爱之物被人拿走的感觉。不过,看了盱眙的龙虾博物馆,看法有了一些改变。盱眙为壮大龙虾产业做了大量工作,他们高度重视发展龙虾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大做强龙虾产业,深耕细作,也带来了丰厚回报,取得了明显成效。小龙虾,大产业,截止2018年11月底,全县虾稻共生总面积57万亩,从事虾稻共生种养户30亩以上共计4000余户。全县18个经济薄弱村中,有17个以虾稻共生为主导产业。年亩均收获龙虾100公斤、水稻500公斤,农户每亩土地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位居中国水产品类第一名,全县已有10万多农民从事龙虾水产养殖、贩运、烹饪等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发布《盱眙龙虾白皮书》时宣布:2018年,盱眙龙虾产业经济总产值达139.41亿元!《白皮书》特别指出,作为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开创者和领航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盱眙龙虾产业已从最初的“捕捞+餐饮”模式发展成为集科研、养殖、加工、餐饮、冷链物流、节庆、旅游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盱眙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2.67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26.85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69.89亿元,分别占其经济总产值的30.6%、19.3%和50.1%。形成了“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良好态势,一只小龙虾,唱了一台有声有色的发展大戏,通过“龙虾节”等宣传造势,使天下人原本不熟悉的盱眙,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据说,全国有一万五千家挂着盱眙龙虾店的招牌。盱眙龙虾节围绕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淮河水上婚礼”、“万人广场龙虾宴”、“黄梅戏大舞台”、“乡镇民俗风情表演”等民间本土文化,掀起了盱眙本土的“最炫民俗风”,龙虾节成为盱眙人同城共欢的全民嘉年华,把小小龙虾做成了虾文化。与此同时,借助龙虾节品牌,盱眙龙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外地客商纷纷投资盱眙,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造福了一方百姓。譬如,龙虾博物馆介绍,因为当地发展龙虾,也带红了当地一种烹调作料——十三香。仅6月12日龙虾节当天,万人集聚龙虾广场,消费40吨龙虾,人均8斤。

看了盱眙龙虾博物馆,感受颇多。蚌埠蚂虾街一度十分火红兴旺。后来,由于占道经营,也出现了一些纠纷和案件,几经整顿,终于还是取缔了。还是陷入了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的怪圈。当时我们如果把龙虾做为一项推动蚌埠经济的产业发展抓手来做,站的角度更高一些,看的更远一点,采取易地重新建立市场,加强管理,把龙虾养殖做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重头戏来唱,而不是因噎废食,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也许,今天可能又是一番局面,龙虾之都到底花落谁家真的就很难说了。

晚上,在盱眙一家大酒店聚餐。席间,自然少不了盱眙龙虾,大家也都期盼这份当地美食。龙虾端上来后,卖相很好,通红油亮,看了就勾起人们的食欲。同桌纷纷伸出筷子品尝。我也是第一次品尝盱眙龙虾,可是吃到嘴里,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我不知道这家酒店龙虾口味和当地其他餐馆龙虾口味是否都一样,不过感觉口味单调,吃不出多少层次感,感觉还放了一点糖,在我们品味起来,说实话,比咱蚌埠的有些不到味,蚌埠大蚂虾的鲜、香、辣、麻一点没尝出来。蚌埠龙虾,不说那虾肉感觉如何,仅是那调料味道,就十分丰富的,感觉那是多层次的,红红的蚂虾一入口,那层层叠叠的感到味觉爆炸性的充分刺激你的舌头味蕾,尽管被辣的有些难受,还是叫人欲罢不能。有家老虾店的老板曾和他的一位朋友讲,光是一锅的作料就花费1500元。各家虾店各有各的配方,都很重视作料调配。所以,大家品惯了蚌埠龙虾,吃起盱眙龙虾来总觉得不习惯,纷纷放下了筷子。一桌10人,一盘龙虾居然没吃掉。旁边一位龙虾老饕撂下筷子,很为不屑的说:还是学蚌埠的呢?比咱蚌埠的还是差远了。

龙虾博物馆介绍,盱眙龙虾烹饪九十年代也开始了,现在研究开发了龙虾多种口味,有十三香型、麻辣型、浓香型、滋补型、蒜泥型、红烧型、盐水型、冰镇型、酱骨型、磁化型等烹饪方法,我们品尝的那种带甜味应该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当地把龙虾产业做的很精细,甚至是如何吃龙虾都编成了口诀歌诀。在龙虾馆里,我们看到盱眙把龙虾吃法编成要点,其大略为:吃龙虾是一种享受,吃的时候就应该“放下身份、丢下架子、别顾面子。”其趣尽在:抓、吮、掀、挑、咬、嚼、戳、抽、品、泡之中。还有歌诀:牵起它的手,轻轻吻一口。捏住它的腰,掀起红盖头。解开红肚兜,脱下红裤头。抽出白丝带,品尝白嫩肉。

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或许你认为人家的口味不如自己,但是,盱眙把龙虾做成了产业,而我们呢?反躬自问,为龙虾发展我们又做了多少事呢?还只是在蚂虾街和一些地方有几家龙虾餐馆而已。昔日夜市上千人食虾的壮观场面早已不在,一些经营蚂虾的摊档星流云散,有的到合肥及外地经营。蚌埠市民称呼的“蚂虾街”,成了一个历史地名。有人说,人家把龙虾做成了风景,我们把它做成了盆景。正如盱眙当地一位企业家所说的那样:蚌埠首先做龙虾,我们把龙虾做出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要向盱眙学习把龙虾产业做大做强的经验。蚌埠人学习快,创新意识强。但走的快,还要走的远才能成功。龙虾首先出现在蚂虾街,只能算是首秀或者暖场。可惜唱戏只起到了开场锣鼓的作用,或者说只是起到开路先锋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蚌埠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现在,正在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往者已矣,来者可追;蚌埠“蚂虾街”的昙花一现和盱眙龙虾产业发展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深思。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