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行”——记民建安徽财经总支主题教育活动行

作者:赵曙光 张道扬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4915 发布时间:2019-06-26 10:02:54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民建安徽省财经总支一行34人在总支张从合主委等领导的带领下,开启了中共“一大会址”和“黄炎培故居”红色主题教育学习行。

6月22日中午抵达嘉兴,会员们不顾旅途疲劳,简单就餐之后,直奔心中的圣地所在——南湖,仲夏雨后的南湖,“轻烟拂渚,微风欲来”。

到达码头,乘船去往湖心岛。湖面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船内会员同志都在静静地感受这片革命领袖曾经来过的地方。 来许亭,清晖堂,壕股塔,会员们在欣赏这些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接受着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熏陶。会员们驻足时间最久的地方就是烟雨楼前的红船。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小小红船,承载千钧,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嘉兴南湖。他深情地说道:“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他还要求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接下来参观的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总是展示了一个地方最珍贵的回忆,南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革命纪念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和革命史。

纪念馆内,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驻足细观书籍、照片、遗物等珍贵史料。会员们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党90多年战斗历程的生动历史画卷,展示了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艰辛奋斗的革命战争史,更展示了共产党人为取得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不懈进取的建设奋斗史。南湖红船、虎门销烟、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一刻,涌起无限的爱国情怀。一幕幕画面,使会员们对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党的群众路线和红船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中国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变化,更坚定了会员们的理想信念,坚定了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

6月23日,会员们参观了我会主要创始人黄炎培先生的故居——川沙内史第,又名沈家大院,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1878年诞生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保单位黄炎培故居;著名音乐家黄自、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等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耀如与倪桂珍夫妇携子女于1890—1904年在此生活了十余年,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据考证,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新文化旗手”胡适也与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

黄炎培先生出生于1878年,是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教育家。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黄炎培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者。他的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我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来奠基性的贡献。

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就是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历史周期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作为民建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始终参与民建的活动,对民建的成立和发展是尽了心力的。从抗战后期起,发起民主宪政运动和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成了黄炎培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国共两党的关系史上,作为第三方人士的代表,黄炎培就是这样不畏惧压力,不屈服于暴虐,始终同情中国共产党、帮助共产党。他奔波于国共两党之间,从中斡旋、调停,为的是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经济发展,民强国富。这是黄炎培先生的慧眼,同时,更体现出他国难当头,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能以一党之私利而抛弃公义的大胸襟,大气魄。

1989年,邓颖超提出学习黄炎培与时俱进的精神。黄炎培在一生的活动中,服务和倡导“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精神。他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他的一生和他的事业也确是实践了“与时俱进”的理念,发扬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6月23日下午,会员们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会员们带着激动、崇敬又有些好奇的心情,走进了这幢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旧式的石库门,青砖黛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庄严厚重,高高的墙、小小的窗,这样的画面如同老上海的经典名片,更是那个时代刻下的深深的历史的烙印。她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恍惚中犹如跨越时空,亲历那改变中国历史的拐点,里面排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会员们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和铭记这件件展品中记载下的中国共产党沉甸甸的历史与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就是这满腔热血的十三位青年,舍生取义、不畏列强,誓要改天换地,捍卫中国的万里河山。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此刻,无需言语教诲,我们却更能深深地体会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最先进的政党正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永恒的信仰、前行的明灯!

本次红色爱国教育学习之行,对会员们的触动很深,革命先驱、先贤们的革命与创业艰辛,我们今日之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一定要把“红船精神”作为今后思想、工作的指导。

本次活动,我们有幸的邀请到了省委会李霞副主委、组织部张进部长和焦强主任,及参政议政部的何宏葆调研员等领导带队进行考察学习活动。李主委在与会员们交流时指出,作为民建会员,要牢记民建先贤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发扬民建老一辈的政治信念、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保持定力,牢牢把住思想政治“方向盘”。另外指出,“红船精神”关键在践行!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注重把精神追求转化成思想工作要求,成为践行“红船精神”推动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

不忘初心访遗踪,

南湖一路到申城。

筚路蓝缕开天地,

星星之火源光明。

红船精神航标灯,

窑洞之对肝胆情。

先贤奋力扶将倾,

我辈务须砥砺行!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