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滁烟七十华诞

作者:黎家骅 信息来源:民建安徽省委网站 点击量:3792 发布时间:2019-06-24 10:56:47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滁州烟厂大门。

伴随着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喜庆的到来,滁州卷烟厂迎来了七十周年华诞。我是1987年5、6月间举家由济南卷烟厂调入滁烟的,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滁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虽然已退休十几年了,然而爱厂之心犹存。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也想跃跃欲试写此拙文,抒发一下自己爱党爱国爱厂之情。1987年我调入滁烟时,老烟厂还与老东关地区面粉厂毗邻。1989年2月,滁烟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实现第一次技改,异地重建,新的烟厂迁到了现在的南邻清流路、西边紫薇北路、东面的来安路交叉处,滁烟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我是一个多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说起烟厂翻天覆地的巨变,还是应先从技术装备谈起吧!凡五十岁以上的老烟草人都知道,在老烟厂时,厂房低矮破旧,从制丝到包装出成品,所有机器设备都是半机械化,机械设备都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陈旧落后的设备。在制丝车间,只见灰尘飞扬,工人戴着口罩仍不管用,摘下口罩只见两个鼻孔和两个眼珠,从头到脚人被灰尘裹住。一些工序如抽梗由女工用小抽梗机抽梗,切烟丝、切烟梗用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小烟厂用的上下式切丝机。一句话来说,当时劳动条件恶劣,生产效率低下。

在卷制和包装车间,卷烟机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产的新中国卷烟机和六、七十年代的综合式卷烟机,每分钟可卷烟1000支左右。一台卷烟机由三人操作,即一个挡车师傅,一个拤烟工,一个上烟丝的工人。一台卷烟机满负荷开动,一小时可卷2.4箱烟左右。包装车间的包装设备是1958年大跃进后国产的简易包装机,每分钟可包120包香烟左右。一台包装机再配一台简易条包机为一组,共有三人,一名台长,一名上烟工,一名装箱工。在制丝车间和卷制车间中还有烟丝房,在卷制和包装车间有炕烟房。烟丝的输送用大木箱,后改为玻璃钢箱,卷好的烟支用铁卡子挂在铁车上,铁车上的烟支推入炕房,使之达到一定水份,才能包装装箱成成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实现风力送丝,卷烟机上的加丝工就没有了。如果生产低档烟,卷制车间的除尘设备效果差,这个车间的工人的劳动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三个生产车间也只有包装车间的工作条件好一些,所以其他两个车间工人都羡慕这个车间的工人,包装车间的工人也自觉比其它车间特别是制丝车间高一档。

1987年我调入滁烟那年,全厂在职职工约1000人左右,年产量在10万箱左右,而且才开始生滤嘴烟时间不长,最好的品牌就是1.24元/包黄盒软包醉翁亭牌香烟,年产值和销售收入也只在1亿元上下,全厂的固定资产总值在400万元左右。

1989年易地搬迁后,滁烟获得了重大发展机遇,不但企业规模得到大大提升,而且厂容厂貌是旧貌换新颜,可以说1989年是建厂以来发展的分水岭。

2000年后修缮一新的滁州卷烟厂。

搬迁新址后,从制丝到包装的一条流水线中,通过技改,新进了不少进口设备,装备了国产吸收消化设备。制丝线为引进消化的虹霓制线,配备了法国进口的真空回潮机、烟丝膨胀设备等,包装设备为意大利进口的SASIB-6000型包装机等。为些,中国烟草总公司于1989年2月在我厂召开了全国性的现场鉴定会。由于无嘴烟已淘汰,卷烟和接嘴匹配YG14/23机组是国内上世纪七十年代吸收消化的仿制设备,而且除尘、风力送丝设备也更新了,可以说已基本符合了机电一体化的条件,使滁烟跨入了现代烟草企业的行列。到上世纪末,滁烟的年产量达到二十万箱上下,经济效益实现了翻番。

2001年3月,我到了退岗年龄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不了解发展情况就不能妄议了。我记得早几年厂里组织退休职工返厂,我也去了,大致看了一下,在我印象中,和我离厂时相比,又大不一样了。当你进入制丝车间,再也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景,全都是自动化生产线,只是很少有人在走动忙碌,工人只是操作仪表,观察设备的运转即可。工人在四季衡温的环境下工作。到了卷制和包装工序,卷接和包装对接到装箱、成品烟入库,全部都是自动化。看了这些后,真让我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进入烟厂的老职工羡慕不已。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工商分家,烟厂隶属于安徽中烟后,滁烟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平稳上升。上有中烟公司的统一管理,全省五家烟厂统一调度,过去为了原料和产品销售是厂领导发愁的事也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滁烟的产量一直保持在30万箱左右,是我离厂时的1.5倍,而全厂在职职工只有七百多人。在社会上,我虽然是一名退休职工,但当别人知道你是烟厂的退休职工,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而自己做为一名烟草人也深感骄傲。

我人虽然已退休多年,看看烟厂职工的住房,我们的红三环小区在全市是一流的住宅小区。再看看包括自己在内,收入上虽和现在退休的不能比,但比其他行业也就知足了。烟厂的发展得益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路线,我们今天平安幸福的生活要感恩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有生之年,只要我仍健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热爱自己的企业,一辈子当好企业的义务宣传员。

谨以此表达一个退休职工的心声!

                           

                                


点击获取原图

返回顶部